释行海
注释:长安城外有垂杨,送别思上人回湖州。溪上蘋花满船香,思上人归途风景好。明月照人应有恨,思上人心似秋月明。西风吹雁不成行,思上人心如秋雁远。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首二句写离别之地和环境,“别垂杨”即指送别之地在长安城西的垂柳下。垂柳依依,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四句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切,“明月”与第二句中的“垂杨”相呼应,而“应有恨”则表明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担忧。后四句写景
【注释】 永和溪:即今浙江长兴县境内的北涧。余不:即馀不山。东归梦:指泛舟至山时所梦见的故乡景物。东、西,方位词。“东”是泛舟的地点,“西”是泛舟的目的地。 【赏析】 《自永和溪上泛舟至馀不》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作于天宝六载(747年),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他以游子的身份,在永和溪上行舟至余不山时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家乡、故国、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自己夜泊舟中的情景
注释: 宜晚楼:宜人的高楼。 危阑:高高的栏杆。挹翠光:指观赏山色。 宿鸟归时看最好,淡烟一抹锁斜阳:傍晚时分,鸟儿归巢,这是欣赏山景的最好时机,淡淡的烟雾被夕阳染成一片,像一道屏障一样笼罩着斜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登上高楼,远眺群山,山峰苍翠,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他喜欢站在栏杆上,观赏山间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暮霭四起,他就喜欢在这美丽的山景中寻找那一抹淡淡的烟雾
注释:忆往昔在西湖边,水北云南是最好春景,柳桥花架沾染了芬芳的尘土。如今我年岁已大,情感变得懒惰,将江山分给后人吧。 赏析:此诗通过对比手法,回忆昔日西湖的美好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以及对后人的期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注释: 两年相伴白云间,一棹秋风又独还。 这句诗表达了离别之情,两年的时间在白云之间相伴,现在又独自乘船返回故乡。 目断江南无过雁,小楼寂寞对青山。 这句诗表达了离别之苦,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江南的美景,却看不到一只过境的雁鸟,只有一座寂寞的小楼对着远处的青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自己与侄子侄孙的离别之苦和对江南美景的留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考查学生理解诗意、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客永定寺怀天竺”,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要先写出诗句的意思,再分析诗句用了什么手法,最后点明表达效果。注意一定要结合注释分析,不要只答出表面意思。 第一二句“寂寞潮声入寺门,浦风吹落树头云”。“寂寞”指静寂无声
《无题》 笙歌日日醉春风,帘卷画堂花影中。 不是凤凰飞不到,更无一树是梧桐。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无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首句“笙歌日日醉春风”,描绘了一幅人们陶醉于春风中的笙歌景象,象征着欢乐和繁华。然而,这种欢愉背后隐藏着诗人对分离的无奈和哀愁。接下来的“帘卷画堂花影中”则转入室内景致,帘卷之后映入眼帘的是满堂的花影
满山朝气蔼芳晴,鸟蹈幽松弄好声。 九十日春如梦过,看花不是少年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满山朝气蔼芳晴”:描述了山间充满了清新的朝气和晴朗的天空。这里的“蔼”意味着温暖和充满生机,而“芳晴”则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景象。 “鸟蹈幽松弄好声”:鸟儿在茂密的树林中跳跃,发出悦耳的声音。“蹈”表示踏步或跳舞,而“幽松”指的是深林中的松树,这里可能指幽静的自然环境。 “九十日春如梦过”:春天虽然短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进行作答。 【答案】 ①“夜泊北桥杨柳汀”中的“泊”字有“停船靠岸”的意思,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的景色。②“卷蓑为枕梦魂清”中“卷蓑”二字写出了诗人在船上的孤独与寂寞;“为枕”“梦魂清”则写出诗人夜晚的思绪
注释:海兔登上天,星斗稀少,满身沾满清影,伫立多时。在月光照耀下,我希望能请嫦娥将秋香的一枝赠给我。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借“对月”,以月亮为题,写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首句“海兔上天星斗稀”中,海兔是月亮的美称(因为月中有蟾蜍,而海兔则与蟾蜍不同,故有此称),星斗指天上众多的星星,稀疏则是指这些星体离月亮较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身处孤寂,远离亲人朋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