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潮声入寺门,浦风吹落树头云。
几番忆著芗林石,昨夜孤猿梦里闻。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考查学生理解诗意、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客永定寺怀天竺”,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要先写出诗句的意思,再分析诗句用了什么手法,最后点明表达效果。注意一定要结合注释分析,不要只答出表面意思。

第一二句“寂寞潮声入寺门,浦风吹落树头云”。“寂寞”指静寂无声,这里用拟人手法写来,表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听到潮水的声音,感到孤寂冷清,这一句中,作者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写景,突出夜的清冷和空寂。“浦风”指的是海边吹来的海风,此句运用拟人手法,以风拟人,赋予风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边的风,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感觉。“落”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云被风吹落的景象,也写出了风之大;同时,也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把风拟人后,更增加了风的气势。“几番忆著芗林石”,意思是“多少次想起芗林中的石头”。芗林,香林,即檀林。这里的“芗”“林”、“石”都富有禅味。“几番忆”,多次回忆。“昨夜孤猿梦里闻”,意思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听到了猿啼声”。梦闻,梦中听到。孤猿,指哀鸣的猿猴。

【答案】

译文:

寂静的夜晚听到潮水的声音,觉得十分孤寂冷清。

海风吹落树头云朵,我几次想起香林中的石头。

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听到了猿啼声。

赏析:

首句写听潮的心境:“寂寞潮声入寺门。”潮声入寺门,表明诗人是站在寺庙的门外听潮。潮水汹涌而来,撞击着山崖,发出阵阵轰隆之声。这种轰隆的潮声与诗人的寂寞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次句描写听觉感受:“浦风吹落树头云。”此时,海风阵阵吹过,将树上的残云吹落下来。这两句都是写听觉。“寂寞潮声”与“浦风吹落树头云”相呼应,从听觉上写诗人夜宿寺庙外所经历的孤寂凄清的心境。

颔联紧承首联,写对芗林的回忆及梦中闻猿啼的感受。诗人想象自己置身于香林之中,看到那苍松翠柏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矗立在那里。他凝神凝视那块岩石,仿佛看见它像一位高僧端坐于其中沉思默想。然而,诗人此刻正远离故乡,身处异乡。他不禁陷入沉思:自己是否也会像这块巨石一样,最终成为一个“名教中人”?想到这里,诗人不免感慨万分、惆怅不已。颈联由眼前之景过渡到梦境之思:“几番忆著芗林石”,意思是“多少次想起香林中的石头”。芗林,香林,即檀林。这里的“芗”“林”、“石”都富有禅味。“几番忆”,多次回忆。“昨夜孤猿梦里闻”,意思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听到了猿啼声”。梦闻,梦中听到。孤猿,指哀鸣的猿猴。

尾联抒发诗人的羁旅愁绪:“昨夜孤猿梦里闻。”这句诗化用了王维的名句“独宿江城蜡炬残,望乡应见陇头山”,但诗人并未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描绘梦中听到猿啼声的情景来表达内心的凄凉之情。“孤猿”二字,既是对前一句“孤猿”的具体解释,又是全诗的收束之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