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逢
儒学礼上公堂即事的诗句释义及赏析 明伦堂:宋明时期的教育机构,培养儒学士子。横经:指受业或读书。诸生:学生。酒半酣:形容酒兴正浓。折得一枝梅在手:折得一枝梅花,喻意学官清廉。笑学官贪:嘲笑那些贪污学官的行为。 注释: - 明伦堂:宋代官方设立的教育机构,培养儒学士子。 - 横经:指受业或读书。 - 诸生:学生。 - 酒半酣:形容酒兴正浓。 - 折得一枝梅在手:折得一枝梅花,喻意学官清廉。 -
【注释】 1.“相严寺僧楼”:即指相严寺的僧人居住的小楼。 2.“镜样湖光”:形容湖水像镜子一样明净。 3.“无风无浪”:没有风吹浪打,形容水很平静。 4.“画图”:指画在栏杆外的景色。 5.“柳下行人”:指在柳树下散步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镜样湖光照眼明”,诗人用“镜样”来形容湖水清澈明亮,如同一面镜子
【注释】 浚耕云敬得方丈:指作者的号“浚耕云敬”。方丈,和尚居住的地方。 耕云老子久相期:耕云老子,即诗人自己的号。久相期,很久以来互相期待。 同赋山中莺燕诗:指和王维、李渤等同赋《山中》一诗,共赋咏山中的莺燕。 可惜我来迟数日:指作者自己来此已经晚了一些日子,因为当时正值春末夏初,牡丹花已经凋谢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元祐六年(1091)春到洛阳时所作。 首联:“耕云老子久相期
庭院秋深露气清,夜窗纫补一灯明。 莫嫌捣练喧人耳,多少贫家无此声。 注释:院子里的秋天,露水特别多,清冷的空气弥漫着整个庭院,我正借着灯光缝补衣物。不要认为这种声音很烦人,许多贫穷的家庭也没有这种声响。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诗。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在庭院中缝补衣服,以消磨寂寞的时光。他的心情非常宁静,因为尽管外面寒风凛冽,但室内却灯火通明,暖意融融。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注释】 等闲:轻易。白却:白发。悟得空时总不愁:悟透道理,懂得了世事无常,所以从不忧愁。毕竟是:究竟。何所有:有什么。只如水上一浮沤:像水上的浮泡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世沧桑和人生短暂所发出的感慨。“等闲”句是说,人们容易在青春年华时白白地浪费光阴,等到头发变白了,才觉悟到世上的事情总是变化无常,因此,从现在开始就不再为将来的事情担忧了
【注释】 下竺寺堂前:指杭州灵隐寺,在西湖西南。下竺是寺院中较次要的院落,故称。 风舞花幡(fān):飘动的幡旗。幡,古代寺庙中的一种装饰物。 石炉香冷一灯明:石炉,指香炉。香炉中的香烟渐渐冷却,只留下一缕青烟。 一灯:一盏灯火。 坐来:坐着的时候。坐来,坐着的时候的意思。 耳目身心静:听觉和视觉都平静了,身体也感到舒适了。 仿佛慈云礼忏声:仿佛听到天上的佛祖在为信徒们进行礼拜。礼忏,佛教用语
过杨春涧所居 【注释】 1. 过门:通过门前。 2. 老相知:指老朋友。 3. 长看:经常观看。 4. 画梁:屋梁上绘有图案,象征装饰。 5. 巢燕:燕子筑窝。 6. 三载:三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首句“过门须忆老相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和回忆。接下来“日日长看掩竹扉”,描述了诗人每日多次经过此地的情景,以及他欣赏美景的心情。第三句“只有画梁巢燕在”
雪后月夜登楼 雪屋凝寒冻不流,碧天如水似中秋。 - 雪屋:描述雪花覆盖的建筑。 - 凝寒:形容天气寒冷。 - 冻不流:即使冻结,也不容易融化。 - 碧天:蓝色的天空。 - 如水:比喻天空清澈透明。 - 似中秋:好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明亮。 一楼月色无人共,听尽钟声未下楼。 - 一楼:楼上的房间或平台。 - 月色:月光下的景象。 - 无人共:没有人相伴。 - 听尽钟声:听到钟声。 - 未下楼
注释: 天童寺:位于浙江天童山,是著名的佛刹。 双峨聚首去年冬:去年冬天,两座山峰相依为命,如同一对峨峨的山峰。 知得还归太白峰:知道今年春天还能回到太白峰。 二十里松山色里:二十里的松树林中,山色如画。 天晴时节一枝筇:晴天的时候,一根竹杖也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天童寺所作,描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双峨聚首去年冬”,以山峰相依为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 “甫游冷泉亭”为题咏,首句“万绿重重如泼翠”,是写亭外之景。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把亭子外的万顷竹海渲染成一片青翠欲滴的景象,使冷泉亭显得更加幽雅、秀丽。第二句“一泓泉水浸苍苔”,是写亭内之景。作者以清笔点染,将一泓泉水与苍翠的古苔融为一体,更显冷泉亭的静谧和高洁。第三句“分明天地开图画”,是写亭外之景。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把亭外的景色比作一幅画,使人产生置身画中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