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逢
秋满南山菊满篱,卷帘相对坐多时。 琴中自得无弦趣,蝶与西风总不知。 这首诗出自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之手,名为《九日对菊》。此诗通过描绘一幅深秋时节的菊花图景,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独自欣赏自然之美的情感体验。接下来将从诗句、译文和赏析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诗句释义 - 秋满南山菊满篱:这两句描绘了深秋季节,菊花盛开,遍布山野,篱笆旁菊花丛生的景象。这里的“山”指代高山,“菊”指菊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理解,同时注意要读懂全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渊明篱落发铅华,疑是西湖处士家”,此句写白菊花在篱落中盛开,犹如一位隐居的文人雅士。此处的“疑”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白菊花高洁品质的喜爱之情。 “一白自知非正色,此心只欲比梅花”,此句是说白菊花虽然洁白无瑕,但并不是纯正的颜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白发萧萧映帽纱,相扶访菊到山家。 - 译文:头发已白如雪,映衬着我那顶旧帽子的丝带,我们手挽着手去拜访菊花。 - 注释:“白发”指的是诗人因年岁增长而变白的头发;“萧萧”形容白发随风飘动的样子;“相扶”表明诗人与朋友一同前往;“相扶访菊”即一同去访问菊花;“山家”则指一个隐居在山中的人家。 2. 搀先一日东篱醉,要见人间未见花。 - 译文:前一天我已经在篱笆旁醉倒了
玉绣毬花 —— 绣球 正是红稀绿暗时, —— 此时正是花朵凋零、绿叶茂盛之时。 花如圆玉莹无疵, —— 花朵如同圆润的玉石一样晶莹剔透、没有瑕疵。 何人团雪高抛去, —— 是谁像团起的雪花一样将这美丽的花朵高高抛掷出去? 冻在枝头春不知, —— 这个美丽而珍贵的花朵冻在了枝条上,春日里的人儿却浑然不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一个被忽略的美丽瞬间定格在了纸上
注释 不买花:指作者自谦不买花以作装饰,但诗中也暗含了不慕荣利、淡泊名利的情怀。咸平处士:唐崔铉,字台符,曾官至中书侍郎。咸平年间,他因事被贬为处士。处士:指没有做官的人,泛指隐士。案头:书案上。案头诗卷:书案上的诗稿。生涯:生计。胆瓶:花瓶。莫讶无花插:不要奇怪没有鲜花插在花瓶里。过了梅花不买花:等到梅花开了以后就不买花了。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不买花”
【注释】 探梅:去赏梅花。 自:由,任凭。 策短筇:拿着一根竹杖。筇:竹棍。 是处:到处。 溪山: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 一回:一次。 岁岁:每年都。 已老:已经老了。 几番:多次。 又:再次。 【译文】 由我来拄着竹杖去探梅花,处处都是风景秀丽的山川,我仿佛在欣赏这美好的春光。 每年我都会见到梅花,但自己却越来越老,看到梅花凋谢,又看到梅花盛开。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游赏梅花时所感而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同时结合写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注释等进行深入理解分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全诗共三联,前三句写寒食家家扫纸灰,道傍相吊总悲哀;后一句写湖边多少诗人墓,不见儿孙酹酒来。“寒食”点明节令,说明时已春深,但天气仍寒冷如冬。“道傍”二句,写寒食时节,人们纷纷到墓地凭吊先人
注释: - 父女俩一起欣赏杨寺的月亮。 - 世上的月季花没有这种颜色,我倚着栏杆,不觉间夕阳已斜斜地落下去了。 - 百年来雨露的滋润和春风的吹拂,使高树长出一根上有三种颜色的花。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季盛开图。诗人通过对杨寺月季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美好。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注释】 赊:长。 残雪:未融的积雪。 疑:怀疑。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描写了冬去春来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不怕路途遥远,不畏艰难险阻,在山边和水涯寻找着美丽的梅花。梅花虽然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枝头的残雪已消融了,似乎昨夜又开了花。这首诗语言朴实、清新,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诗人不畏艰辛地去寻梅,表现出了梅花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特点
注释: - 春风庭院少迟留,烂熳红英带雨羞。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蔷薇花的美景。春风轻轻地拂过庭院,带来了温暖的感觉;而盛开的蔷薇花则带着雨水的娇羞,显得更加鲜艳动人。 - 最是花边情绪恶,看花狼藉为花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花儿的深厚情感。他看到这些美丽的花,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情绪,仿佛它们也感受到了他的忧愁和不安。这种情绪让他在欣赏花朵的同时,也为花朵而感到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