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篱落发铅华,疑是西湖处士家。
一白自知非正色,此心只欲比梅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理解,同时注意要读懂全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渊明篱落发铅华,疑是西湖处士家”,此句写白菊花在篱落中盛开,犹如一位隐居的文人雅士。此处的“疑”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白菊花高洁品质的喜爱之情。

“一白自知非正色,此心只欲比梅花”,此句是说白菊花虽然洁白无瑕,但并不是纯正的颜色,只是与梅花相似罢了。此处的“此心”二字,表明了诗人对于白菊花的偏爱之情。

【答案】

(1)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他弃官归隐田园,自号五柳先生,世称“五柳先生”。

篱落:篱笆。

铅华:化妆用的白色粉底和胭脂等。

(2)

疑是:好像;似乎。

处士家:指隐居不仕的人的家。

(3)

一白:形容洁白,纯白。

自知:自己知道自己。

非正色:非纯正的颜色。

正色:纯正颜色。

正色即“正阳”。这里用以比喻真正的君子。

(4)

此心:指自己的心意。

只欲:只想。

只欲比梅花:只愿像梅花那样纯洁、高雅。

赏析:

这首诗以赞赏白菊花为主旨。诗人首先赞美了白菊花的高洁品格。“渊明篱落发铅华”,“渊明”即陶渊明,这里指代隐居不仕的人。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田园诗人,也是著名的隐逸之士。他的诗歌多描写隐居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桃花源记》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人称赞白菊,是因为陶渊明正是这样的隐士,而菊花又是陶渊明最喜爱的植物,所以诗人把白菊和陶渊明联系起来,赞美了白菊的高尚品质。

接着诗人又以白菊来比喻自己的心意。“一白自知非正色,此心只欲比梅花”,白菊洁白无瑕,但它不是纯正的颜色,只能与梅相比。这里的“非正色”并非否定其美,而是强调其纯洁的品质,这和陶渊明的隐逸精神相一致。最后,诗人用“此心只欲比梅花”来表明自己的愿望,希望像白菊那样纯洁高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诗的前两句先从侧面烘托出白菊的美丽,然后再直接点出白菊的美。第三四句则直接抒情,以白菊自比,表现出诗人的志趣。整首小诗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