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家家扫纸灰,道傍相吊总悲哀。
湖边多少诗人墓,不见儿孙酹酒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同时结合写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注释等进行深入理解分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全诗共三联,前三句写寒食家家扫纸灰,道傍相吊总悲哀;后一句写湖边多少诗人墓,不见儿孙酹酒来。“寒食”点明节令,说明时已春深,但天气仍寒冷如冬。“道傍”二句,写寒食时节,人们纷纷到墓地凭吊先人,以寄托哀思。“道傍”即路边。“相吊”,指凭吊。“总”是一概而论的意思。“悲哀”二字,概括了人们凭吊的目的,也写出了凭吊者的悲痛心情。“寒食”与“清明节”相近,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时,而人们却只能去凭吊死者,可见生者之悲哀。“总悲哀”三字,既写出了人们的悲哀,也照应了题目中的“寒食”。第三联,写诗人自己。诗人看到湖边的许多诗人墓碑,想到这些坟前没有后代子孙前来祭祀,不禁悲从中来。“多少”二字,表明诗人所见的坟墓很多。“不见儿孙”,说明这些坟墓没有后代子孙前来祭祀,这是多么使人悲哀的事啊!“不见”二字,表明诗人所见到的是一些无儿无孙的坟墓。“酹酒”即祭奠。“不见”两字,既表现出了诗人对那些无人祭祀的坟墓的同情,又表现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答案】
寒食日湖上
①寒食家家扫纸灰,道傍相吊总悲哀。 ②湖边多少诗人墓,不见儿孙酹酒来。
译文:
寒食节里家家都扫墓烧纸,道旁到处是凭吊亡灵的景象。
湖边许多诗人的坟墓里,再也听不到儿孙们为先人献酒的声音了。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点出了时间——寒食,并指出了节日习俗——扫墓。第二句进一步写凭吊者的心情——悲哀。第三句写凭吊的对象——诗人的坟墓。第四句写凭吊者的情感——伤感。全诗构思精巧,语言流畅,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