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不惮路程赊,行遍山边与水涯。
几处树头残雪在,只疑昨夜又开花。
【注释】
赊:长。
残雪:未融的积雪。
疑:怀疑。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描写了冬去春来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不怕路途遥远,不畏艰难险阻,在山边和水涯寻找着美丽的梅花。梅花虽然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枝头的残雪已消融了,似乎昨夜又开了花。这首诗语言朴实、清新,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诗人不畏艰辛地去寻梅,表现出了梅花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特点。
寻梅不惮路程赊,行遍山边与水涯。
几处树头残雪在,只疑昨夜又开花。
【注释】
赊:长。
残雪:未融的积雪。
疑:怀疑。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描写了冬去春来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不怕路途遥远,不畏艰难险阻,在山边和水涯寻找着美丽的梅花。梅花虽然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枝头的残雪已消融了,似乎昨夜又开了花。这首诗语言朴实、清新,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诗人不畏艰辛地去寻梅,表现出了梅花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特点。
展开此卷便开颜,十老诗无一字閒。 多少工夫难及处,几年吟得到其间。 诗句解析 1. “展开此卷便开颜”: - 意义:意味着一旦看到诗稿,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感。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以及阅读后的心情变化。 2. “十老诗无一字閒”: - 意义:强调这首诗的内容充实、没有空白或冗余的部分。 - 情感表达:表明诗人对诗歌内容的严谨态度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3.
【注释】 诗债: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所形成的情感。 白头:指年老。耸吟肩:形容白发苍苍的老者仍勤于作诗。 如何黑发人先死,地下修文爱少年:作者感叹,如果自己能活到老年,就会像杜甫一样,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赏析】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生命有限的认识。首句“诗债”即指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情感负担,他深知自己的作品是时代的见证,因此无法摆脱这种责任
【注释】: 1. 异乡飘泊暂归来,独上芜城望一回。 - 异乡飘泊:指长期在外漂泊。 - 芜城:即今江苏扬州市古名。 - 独上:独自登上。 - 回:一、回顾;二、旋转,这里指环顾四周。 2. 三十年前人已往,楼台不是旧楼台。 - 三十年前:三十年之前,意指过去的三十年。 - 人已往:人们已经离开。 - 楼台:古代建筑的台基和楼层,泛指高楼大厦。 - 不是旧楼台
【注释】 杂兴:即《田家词》,写农民的劳动生活。弹丸弩矢取飞禽,射鸟时用弹丸或弩矢。端亲:指侍奉双亲。望远林:望见远方树木。百发少曾能一中,百发百中,意谓百发百中。可怜轻动杀生心,可惜轻易地动了杀生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射猎的乐趣与对生命的珍重的矛盾心情。首句写打猎,次句写狩猎后归来,三、四句写打猎时的心境。 前两句是说打猎,“弹丸”是指弹弓,“弩矢”指弩
我于推步亦留心,造化无逾碧玉经。 翻译: 我对于天文学也颇有研究,大自然的奥秘无人能及 何日酒星离命度,且教老眼几时醒。 注释: 何日酒星离命度,且教老眼几时醒。 赏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深敬畏,以及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和执着
【注释】 雅:指正统的、高雅的。造物:造化,自然。嗔:怒。淹屈:受屈。一脉:一宗,一派。得名:得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物抒怀。首联写诗人对“雅道”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左右的,也不会为贫富所左右。第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写自己的感慨。“雅道终为造物嗔,不教淹屈定教贫”,意思是说: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左右的,不会为贫富所左右的,而那些平庸的东西
【解析】 此题为鉴赏题,要求考生对所选古诗进行赏析。首先要指出本首诗的体裁是七绝;然后要分析全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最后还要指出本题的解答要点。 【答案】 (1)“自古兴衰皆有数”一句,点明题旨,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之情。 (2)“移来旧碣作新碑”一句,写诗人将原来已磨去的石碑移走,而用新的石碑取而代之。这里既指字面上的更换,也暗含了人事的变化。 (3)“少年会见重磨日”一句
过冷泉亭 绿影浮阴玉一渊,吟翁同立石阑边。池中石与诗中字,知是几年磨得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冷泉亭。诗人顾逢以“过冷泉亭”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冷泉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绿影浮阴玉一渊:绿影浮动在寒冷的泉水中,如同玉石般清澈。这里的“绿影”指的是冷泉亭周围的树木和植被
【注释】曲院:即曲江,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山老子:指杜审言。老子:对人谦称自己的姓。破屋斜:指杜审言晚年的住所。 【赏析】此诗是杜甫晚年怀念好友杜审言而作。杜甫在长安时曾与杜审言同游曲江,并有《曲江对雨》诗,后杜被贬,两人天各一方。杜甫晚年流寓成都草堂,偶至曲江一带,触景生情,遂作此诗。 首句“曲江犹存”点明题意。诗人首先来到友人故居,发现曲江尚有遗迹。“犹存”,即“尚存”,犹有其地
【注释】檐:屋檐。啾啾:鸟鸣声。无歇时:不停息。衔:用嘴接住食物喂给小鸡、小鸟。子母:指雏鸟和老鸟儿。东西:这里指飞向不同的方向。 译文: 在屋檐下,小雀们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它们几次衔来食物,喂给正在孵化的小鸡或小鸟。等到它们长出丰满的羽毛,就各自飞向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麻雀哺育小麻雀、自己又去觅食的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麻雀的勤劳精神。 首句“檐雀啾啾无歇时”
秋满南山菊满篱,卷帘相对坐多时。 琴中自得无弦趣,蝶与西风总不知。 这首诗出自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之手,名为《九日对菊》。此诗通过描绘一幅深秋时节的菊花图景,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独自欣赏自然之美的情感体验。接下来将从诗句、译文和赏析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诗句释义 - 秋满南山菊满篱:这两句描绘了深秋季节,菊花盛开,遍布山野,篱笆旁菊花丛生的景象。这里的“山”指代高山,“菊”指菊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白发萧萧映帽纱,相扶访菊到山家。 - 译文:头发已白如雪,映衬着我那顶旧帽子的丝带,我们手挽着手去拜访菊花。 - 注释:“白发”指的是诗人因年岁增长而变白的头发;“萧萧”形容白发随风飘动的样子;“相扶”表明诗人与朋友一同前往;“相扶访菊”即一同去访问菊花;“山家”则指一个隐居在山中的人家。 2. 搀先一日东篱醉,要见人间未见花。 - 译文:前一天我已经在篱笆旁醉倒了
注释: - 父女俩一起欣赏杨寺的月亮。 - 世上的月季花没有这种颜色,我倚着栏杆,不觉间夕阳已斜斜地落下去了。 - 百年来雨露的滋润和春风的吹拂,使高树长出一根上有三种颜色的花。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季盛开图。诗人通过对杨寺月季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美好。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注释】 探梅:去赏梅花。 自:由,任凭。 策短筇:拿着一根竹杖。筇:竹棍。 是处:到处。 溪山: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 一回:一次。 岁岁:每年都。 已老:已经老了。 几番:多次。 又:再次。 【译文】 由我来拄着竹杖去探梅花,处处都是风景秀丽的山川,我仿佛在欣赏这美好的春光。 每年我都会见到梅花,但自己却越来越老,看到梅花凋谢,又看到梅花盛开。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游赏梅花时所感而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隔水园林剩有梅:描述了一个景象,在隔水(即隔着水面)的地方,园林里还剩下一些梅花。这里的“隔水”可能是形容距离,或者是指池塘、湖泊等水域。 2. 重门扃钥少会开:描述了门的状态,虽然门锁得很紧,但偶尔还是会有打开的时候。这可能意味着门经常关闭,或者是比喻某种情况或情感上的暂时松动。 3. 主翁只恐吹香出:这里的主人(主翁)担心的是梅花的香气会被吹出
【释义】: 冷灶没有烟火,过了中午,饥肠辘辘的童鹤望邻人家炊烟,忍不住细嚼梅花,不信梅花不疗饥。 【赏析】: “冷灶无烟过午时”,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景象。冷灶没有烟火,意味着诗人已经很久没有吃到热乎乎的饭菜了。过午时,即到了正午时分,这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人们开始准备午餐,而诗人却只能忍受饥饿。 “可怜童鹤望邻炊”,这句诗中的“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童鹤处境的同情和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