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逢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宏叟恢上人的。 第一句“留吴几两月,每见若亲知。”表达了诗人在苏州停留了几个月,与宏叟恢上人的关系就像亲人一样亲密。 第二句“却恨临行日,相寻不见师。”表达了诗人在离别的那一天非常遗憾,因为不能再次见到宏叟恢上人。 第三句“黄花篱下酒,白发坐中诗。”描绘了宏叟恢上人在篱笆旁喝酒和坐在酒席中吟诗的场景。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宏叟恢上人的敬仰之情。
寄宁海诗社诸友 旧有诗筒在,读来醒睡魂。 绿林多事后,白社几家存。 明月人千里,远山云一痕。 书成无便寄,心事若为论。 注释: 1. 旧有诗筒在:指诗人过去曾经写过很多诗歌,现在仍然保留着那些写诗用的筒子。 2. 绿林多事后:绿林指的是山林,多事通常是指有很多事情发生。这里的“后”可能是作者的自称,表示自己曾经经历过许多事情。 3. 白社几家存:白社指的是白色的社团或者组织
寄黄直斋别驾 不道还吴去,知心有故人。残灯时对榻,一室夜生春。天下襟怀士,诗家骨肉亲。槐阴多第宅,谁肯纳闲宾。 注释: - 不道:不知道如何表达。 - 还吴去:回到吴国。 - 知心:彼此了解。 - 故人:老朋友。 - 残灯:指夜晚的灯光微弱。 - 一室:整个房间。 - 春:春天的气息。 - 天下:全天下。 - 襟怀:心胸宽广。 - 骨肉亲: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 - 槐阴:指槐树荫凉的地方。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格式为:前两句对偶,后两句对应。诗中“琴三绝”指的是诗、书、画三种艺术的完美结合。“乾坤只一身”表达了诗人在艺术上的孤独感和超然态度。“生前长聚首,死后更无人”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生前相聚,死后却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材大身犹寿,名高分合贫”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和地位的评价。最后两句“自怜传五字,造物亦相嗔”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译文 诗书书画三绝,独身于世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捕捉诗歌重要信息。“典刑惟二老,利禄等鸿毛”意思是:典刑只看重两位老人,利禄与鸿毛一样轻。“士行贫中见,诗名犯后高”意思是:品行贫贱之中显露,诗名却超过前辈。“苦心亲笔砚,冷眼看儿曹”意思是:用心于写作,用冷眼观看那些小辈。“肥马轻裘辈,多应笑弊袍”意思是:肥胖的马儿,穿着轻便的皮衣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雪江连雪巘,天目一般清。 - 关键词:雪江、雪巘、天目 - 解析:此句描绘了一幅雪覆盖的江景,与山峰融为一体的景象,形容山峦连绵起伏,宛如银装素裹。 2. 三老真希有,几年能再生。 - 关键词:三老 - 解析:三老在这里指的是三位老者,他们的生活状态显得异常珍贵和难得。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长者稀有和宝贵生命的感慨。 3. 琴中弹自谱,讲外著诗声。 - 关键词
【注释】 1)往年曾赴召:指作者以前应征入京,但未被朝廷重用。 2)万里涉修途:形容道路遥远漫长。 3)乐府:古代官署名称。这里泛指音乐、文艺机构。吉:指汉代的音乐家李延年,以善于作曲而知名。老逋:即“左思”,字太冲,西晋人,以《三都赋》著称。 4)云烟:云雾和烟雾,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优美。笔砚:书写绘画所用的文房四宝之一。 5)风月:清风明月,借指美好的景致。江湖:江河湖海
注释: 1. 寄王巨卿御史:写给王巨卿的一封信。 2. 宪府:御史台,古代官署名,掌纠察弹劾、出使等事。 3. 只似在家时:只是像在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4. 年老扶筇出:年纪大了,拄着拐杖出去。 5. 官清借马骑:官清,可以随便骑马。 6. 布袍安素分:布衣平民,过着清贫的生活。 7. 白发结相知:头发白了,却能和知己的朋友一起谈心。 8. 长日关门坐:整天关起门来坐着。 9. 弹琴与赋诗
解析与赏析 首句释义 “西湖惟二老,乍别更伤情。” - 注释:西湖地区只有两位老人,即作者与朋友。这次分别更加令人伤心。 - 赏析:此句点明地点和主体,突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同时表达了离别带来的伤感心情。 次句释义 “诗与何人说,酒无知己倾。” - 注释:诗人只能与谁诉说呢?没有知己可以倾述心事。 - 赏析:这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强调了友情对于诗人的重要性
诗句释义: 1. 马乳真堪摘 - 此句描述的是天台山上的一种草,其名为"马乳",因其味道鲜美,如同可以摘下的马奶。 2. 曾参日观师 -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以孝闻名于世。"日观师"可能指的是在天台山修行或研究的人,如曾参般致力于修身养性。 3. 云随笔落处 - 意指书写时,云彩仿佛随着笔的落下而飘动。这描绘了书法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4. 月上架来时 - 月亮似乎被架设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