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敩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暮登龙山游石浪庵月出始归 在夕阳下登上龙山,游览石浪庵,月光初升时才离开。 古树生浓阴,四顾山色暝。 古老的树木长满浓密的阴影,四下观望,山林的景色已经昏暗。 清溪罗众岫,苍翠无定影。 清澈的小溪环绕着群山,苍翠的色彩映衬不出山影。 牵衣避榛林,直到无人境。 拉着衣服避开茂密的森林,一直走到没有人影的地方。 置身崔巍间
【解析】 此题为鉴赏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前两句是写景,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村图景:三两片白云飘浮在低矮的山岭上;深处有座小山村。诗人从高处俯瞰,发现村中的房屋隐没于树丛之中,只有几间小屋透出微弱的灯光。后两句是写人,描写的是诗人归家途中的见闻感受:山路弯弯,没有来客;轻风吹过,落花被扫得干干净净。这两句诗表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闲适。第三句“幽径”照应首句“晚归”
夕泛蓉湖 向晚乘清兴,归桡傍水濆。 波澄千岫翠,鸳梦半溪云。 暮霭烟中暝,残钟花外闻。 偶停青雀舫,来访白鸥群。 芳渚多幽趣,虚襟扫俗氛。 碧潭摩树影,明镜净霞文。 载酒过前浦,吟诗对夕曛。 舸还萍叶静,棹转水光分。 冷露菰将绿,微风兰芷芬。 更看宵景好,新月起高雯。 注释: 1. 向晚乘清兴,归桡傍水濆:傍晚时分,乘着清新的兴致,划着船桨靠近岸边。濆,水流冲击的地方。 2. 波澄千岫翠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题目所给出的“要求”和“注意点”,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本诗首句“春日暖晖晖”中的“日暖”“晖晖”等字用得贴切,写出了春日的温馨、明媚;第二句“春烟媚翠微”写春日之景,写出了“春烟”的柔美和“翠微”的娇嫩。第三句“风轻花自落”,是说春风轻轻地吹来,花儿自己落下,写出了春风吹拂下的景象。第四句“树静鸟忘飞”写的是春天里
这首诗描绘了赛神会的热闹场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奢华浪费的批评和讽刺。 我们来看第一句“丝竹声满堂,木偶不解欢。”这里,“丝竹”指的是古代乐器中的弦乐和吹乐,而“木偶”则是指木偶戏中的人物。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丝竹音乐声声入耳,但木偶们却无法感受到欢乐。这可能是因为木偶只是被制作出来供人观赏,并没有真正的感情。 “锦绣衣满身,木偶不解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木偶穿上了华丽的衣服
【注释】 1. 冬夜:冬日的夜,即冬景。 2. 冥冥:昏暗貌。 3. 空:指空旷。 4. 古涧:古老的溪涧。 5. 荒草:荒芜、杂草丛生。 6. 无幽径:没有小道。 7. 衰兰:凋谢的兰花。 8. 徙倚:徘徊不前的样子。 9. 短长亭:即“短亭”,是供人休息或投宿用的临时建筑物;“长亭”则是设在道路旁边供行人休息的亭台。 【赏析】 《冬夜》一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一幅寂静而清冷的冬景图
闲云三两岫,深处是山家。 幽径无来客,轻风扫落花。 溪光空翠合,树影夕阳斜。 回指旧游处,苍苍横暮霞。
向晚乘清兴,归桡傍水濆。 波澄千岫翠,鸳梦半溪云。 暮霭烟中暝,残钟花外闻。 偶停青雀舫,来访白鸥群。 芳渚多幽趣,虚襟扫俗氛。 碧潭摩树影,明镜净霞文。 载酒过前浦,吟诗对夕曛。 舸还萍叶静,棹转水光分。 冷露菰将绿,微风兰芷芬。 更看宵景好,新月起高雯
丝竹声满堂,木偶不解欢。 锦绣衣满身,木偶不解寒。 宝殿连云起,金碧高屼巉。 日暮赛神会,井邑何喧阗。 前驱盛珍丽,游人夹道观。 摐金伐大鼓,络绎出庙门。 霓旌何摇曳,芝盖如飘云。 对对鹊尾炉,兽炭香氤氲。 四角垂璎珞,珍珠一一穿。 团圞雀羽扇,婀娜风子幡。 鼓吹相追随,清音激云端。 市中簇仗齐,寂静无敢喧。 黄纸斜封敕,马上七宝鞍。 稳畀沉香舆,庙貌何魏然。 日近继以烛,华灯尚蝉联。
古树生浓阴,四顾山色暝。 清溪罗众岫,苍翠无定影。 牵衣避榛林,直到无人境。 置身崔巍间,远目已可逞。 下俯若颓浪,上刺如脱颖。 幽谷魑魅潜,古洞龙螭猛。 闲行入山寺,更喜俗事屏。 梵声出高寒,禅心惬闲情。 胡麻满地种,散漫无畦町。 陆离三株树,的皪九光杏。 清露濯琼枝,明霞荫金鼎。 既滋兰九畹,又树蕙百顷。 惝恍灵踪远,豁达尘梦醒。 独怜此中趣,尽属幽僧领。 携尊时命酒,试水或啜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