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霆震
注释:不要以为只有铁做的城门才能阻挡,云层遮住了贼军的阵线,鲜血染红了土地。强大的敌人往往在莼村丧命,战马只剩下八匹。 赏析:此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首句“莫道”二字,直截了当地点出主题,强调了“铁作关”的坚固程度。第二句“云埋贼阵血朱殷”,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同情。第三句“强梁多在莼村死”,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中弱者的同情和关注。最后一句“战马才馀八疋还”
【注释】 城西:指城南。千金:指女子,古代称女子为“千金”。不暇顾:来不及顾。妻孥:妻子和儿女。咫尺:非常近。争门:争夺城门。云山:《列子·黄帝》载:古之真人,居山林中,与天地精神往来游。这里用“云山”暗指隐逸山林的仙人。深结茅:隐居深山,盖起草庐。 【赏析】 《城西放歌》,是李白在长安失意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她在丈夫外出时,独自在家中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这个女子的视角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注意诗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分析运用的技巧及所表达的感情。同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城西放歌”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城西放歌来结束全篇,意在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城西:指城外,泛指军营。 水寨城关总寂然:水寨、城关都是军营所在地,因此这里说“寂然”,说明军营里没有战事。 诸军:指各支军队。 号令:指军令。
注释: 城西放歌:在城外大声唱歌。城,这里指城墙;城西,指城的西边。 斩头累累悬马鞍:斩杀敌人的首级,将它们悬挂在战马的马鞍上。 众中谁似林伯颜:城中谁能比得上林伯颜?林伯颜,南宋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 贼阵横穿来复去:敌人的军队横冲直撞,来回穿梭。 三军大捷唱歌还:我军取得大胜,士兵们欢声歌唱胜利而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胜利的诗歌。诗中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
【注解】: 城西放歌:在城西唱诗。城西指洛阳,因为洛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这首诗是王建于公元842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在长安时所作。当时,王建任左拾遗,参与朝政,因直言敢谏而颇受赏识。此诗即写他上书皇帝的情状。“皇天”即上天,这里指唐宣宗。“近日”指最近,这里指唐宣宗刚刚重用他。“开眼”即睁眼、睁开眼。 敛陆池边晓树旗,埋冤树下夕僵尸。 意思是说,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他就来到池边把旗收拢
城西放歌 惨澹秋阴覆血痕,参差苏石倚蟠根。 古来此是埋冤树,今日还栖战死魂。注释:惨澹:阴沉、阴暗。参差:长短不齐。苏石:指苏武的石头。蟠根:盘绕的根。古来:从古以来。冤树:受冤屈的树木。今日:现在。还栖:仍然栖息。战死魂: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魂。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诗人站在城西,看到一片荒凉的景象,秋风中弥漫着血腥的气息,仿佛可以听到战鼓轰鸣和刀剑相击的声音
【注释】 城西:城边。 放歌:高歌。 熊:指熊渠子。 杷头:一种长柄武器,形似琵琶,用以作战。 削铁刃:刀剑的锋利如削铁一般。 风:形容其锐利。 直前:勇猛地向前冲。 红旗首:敌军之首。 步战:步兵战斗。 须还:必须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诗人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一个英勇的军人的形象。他身披战袍,手握长矛,勇敢地向敌军发起了冲锋。他的武器如同秋风扫落叶般锐利
【注释】 1. 山家夜雨:诗人自题其居所的诗作。 2. 梦回小屋风和雨: 梦中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外面是风雨交加的景象。 3. 却似春滩转柁时:诗人比喻自己的处境像春天的江流一样,在急流中需要转舵。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间小屋,面对晚暮时分的细雨,回忆起过去四年多国难时期的生活情景,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 首句“晚暮携孙此一枝”写诗人独自在山家小屋中,带着孙子看着窗外细雨
【注释】寇:指盗贼。 寇至:诗人在山路上遇到盗贼袭击,但幸被逃脱。 重叠青山道路长,疏疏红叶树经霜。 重叠:指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 疏疏:稀疏、不密集的样子。 红叶:深秋时节,树叶变红。 道:路,引申为路径、途径。 长:漫长,遥远。 疏疏红叶树经霜:秋天的景色,红叶和霜气,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日斜又度横桥去,只有江声似故乡。 日斜:太阳即将落山,天色将晚。 又度横桥去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语言的赏析,注意通晓诗意及语言特点。“败璧”是喻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萧萧夜不扉”意为寒风凛冽,门窗紧闭;“昨来天气似炎威”意为昨夜的天气犹如烈火般炽热;“卧听风雨中宵叹”意为躺在床上听着风雨声叹息;“何限征人未寄衣”意为不知道有多少出征的人还没有收到家信。 【答案】 译文: 初冬的寒风阵阵吹来,像破碎的玉璧一般发出瑟瑟的声音;昨日天气炎热如火,但如今却是寒风凛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