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布
注释: 1. 发澹湖:指作者的住所,位于杭州西湖边。澹湖:湖名,位于杭州西湖边,风景优美,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2. 鹤林:指西湖边的一片树林,树木高大,景色优美。轻雾散:指清晨的薄雾逐渐散去。馀寒:余下的寒冷。 3. 翠竹交阴:形容竹林茂密,遮阴效果显著。不碍冠:不影响帽子。冠:帽子,这里指代头。 4. 十里晓风:指早晨的微风,吹过十里路的路程。花作陈:指花朵凋谢,形成一种景象。陈:凋零,衰败。
绝句其二 碧波万里漾浮沤,画桨惊飞入乱流。 莫漫水村烟雾里,虞罗多在钓矶头。 注释:碧波千里,水面上泛着微微的涟漪。画桨惊飞,划船的人被突如其来的风浪惊吓得不知所措。入乱流,小船在激流中摇摆不定,仿佛随时都会被卷入湍急的水流中。莫漫,不要过于沉迷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烟雾里,远处的水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虞罗,指捕鸟用的罗网。多在,经常出现在这里。 赏析
注释:月光如水般地洒在秋空里,长笛的声音悲切地吹出了万里的风。不是山高去天近,那只是因为长笛声音被吹进了云层中。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月夜下凤山的壮丽图景。首句“月光如水写秋空”,以月光比喻秋空,形象生动;次句“长笛悲来万里风”,以长笛为引子,描绘出秋风瑟瑟、萧瑟悲凉的景象;三句“不是山高去天近,那因吹入五云中”,以疑问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独特感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译文: 江南的冬天温暖,不知冬天的寒冷;常常把雨云当做晴天看。 如今连续几个月都阴天,盼转晴的日子却很难了。 注释:①久阴:天气阴沉。②冬暖不知寒:冬日阳光明媚,气候温暖,不觉得寒冷。③晴云带雨:晴朗的云里还夹带着雨水。④转盼:转眼之间
注释: 碧玉盈盈翠袖寒,月明秋影盼青鸾。 碧玉:形容女子的手指洁白如玉;盈盈:形容美好。 云缄不展芳心嫩,怨向西风泣露团。 云缄:用指代女子的手指。 怨:抱怨、诉说。 西风:秋风。 泣露团:形容泪流满地,凝结成泪珠般的露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秋天夜晚等待她的情人的情景。她的美丽如同碧玉,她的手指洁白如玉,而她的秋影却显得如此孤独和寂寞。她期待着情人的到来
【注释】 再刻竹一 其一: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 玉鸾双引彩云中:玉鸾,指凤凰。古代传说中鸾鸟能集五色云。 剑羽:剑上所系羽毛,这里指箭。 璚:同“翯”。 赏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唐代诗人。开元十四年进士,授深泽县尉。因善属文,迁任汜水县主簿,后入朝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被贬出京,漫游河、晋一带。后官至文安县尉。他的诗多写送别、边塞生活,以豪放洒脱著称
翡翠啼烟乱晚青,斜穿璧月过瑶屏。 双成九弄玲珑玉,同蹑金苞紫凤翎。 注释:翠绿色的鸟儿在烟雾中啼叫,扰乱了黄昏的景色,它们斜穿过月光照耀的瑶池屏风。 美丽的双成弹奏着九种不同的乐器,奏出像玉石一样清脆的声音;她脚踏着金色的花苞,紫色的凤凰翎毛。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的情感之美,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向往
注释:三珠树底的紫鸾笙,九弄参差玉谱成。青鸟不来,明月冷清,六铢衣薄,秋意已深。 赏析:此诗是一首赠别诗。首句写赠者手中珍品,即“紫鸾笙”,次句写赠者的技艺高超,即“九弄”,第三句写被赠者不至,即“青鸟不来”。第四句写赠物之少,即“明月冷”和“六铢衣”。五、六两句写被赠者所感,即“怯秋清”。全诗语言简练,用典贴切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明确考查的要点:关键词的意境、手法和表达的情感。“苍龙天矫迎黄帝,白鹤飘飖道紫皇”是全诗的第一联,写诗人在梦中见到一条苍龙高翔迎向黄土神驾,一只白鹤飘飘然向紫微宫方向飞去。苍龙与黄河有关,《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说:“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夏朝为五行之一,其色尚黑,故称苍龙。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白鹤”指西王母,“紫皇”指东王公
《明皇吹笛图》是一首描绘历史人物和情景的诗歌。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绿玉昭华别有名:绿玉昭华指的是唐朝皇帝唐玄宗,他因其高贵的身份和独特的气质而闻名。这首诗通过“绿玉昭华”这一形象来突出其独特性。 - 自从吹曲战尘生:这句话意味着自从唐玄宗开始吹奏乐曲后,战场上的战争也随之而起。这里的“战尘生”可能暗示了音乐对战争的影响。 - 三郎曾洒伊州泪:这里的“三郎”指代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