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布
鹤仙枯坐再用韵 其一 奉柬 东平仙吏我同袍,绿鬓归休叹浪遨。 经世文章江汉阔,闲居气岸海天高。 胸中万卷馀孤愤,身外千金杪一毫。 自信天池穷渤澥,鲸鲵终古驾云涛。 注释:奉柬:指代诗作的赠答对象。江汉:指广阔的江河湖泊,常用以比喻广大的知识和学问。渺:渺小。渤澥:大海。鲲:大鱼。鹏:巨鸟。鲲鹏: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诗句释义】 绿竹:绿色的竹子,常比喻贤才或隐逸之士。 秋花:秋天的花朵。这里指菊花。 啄:用嘴啄。 野禽:野鸟。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这里比喻贤人。 清阴:清凉宜人的树木阴凉地。 东山:地名,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苍生老:百姓衰老。 南浦:南方渡口。 遗珠:失而复得的珍珠。比喻被遗弃的人或物。 碧海深:形容海水深蓝。 投鼠器: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把握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作者是蓝世康。 诗句如下: 1. 掣鳌已长连云干,泛海将刳贯月楂。 - "掣鳌":传说中巨大的海龟或龙,这里用来象征大海,意味着要征服或超越大海。 - "连云干":形容山势高耸入云。 - "泛海将刳贯月楂":形容航海的壮阔与艰辛,刳意为剖开,贯意为穿透。 2. 培塿静忘身世小,湖江宽受洑流斜。 - "培塿":指培土堆成的山丘或小土坡。 - "静忘身世小"
【解析】 “周柏寿”是作者的号,“隐居诗”即隐居时所作的诗。此诗首联写隐居后的感慨,颔联写隐居后的生活,颈联写隐居后的闲情逸致,尾联点明主旨。全诗以隐居生活为中心,抒发了隐居者的情怀。 【答案】 学律穷经事已讹,鶱飞回首畏矰罗。 鶱:同“鸱”,鸟名。比喻小人、坏人。这句意思是说,自己曾经学习过法律,追求过学问,如今已经落得被坏人诽谤诬陷的下场,真是让人悔恨莫及。 潜蛟入海风涛静,来凤成巢竹实多。
注释: 冠山,指的是位于浙江上虞的一座山峰。隐居,指的是远离尘嚣,隐居山林。虞还淳,即虞集,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思想家。闻道年来只闭关,红尘不涴绿蓑闲。闻道,指听闻到的消息,这里指隐居的原因。红尘,指繁华的世俗世界。绿蓑,绿色的渔夫服。闲,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回光𢷬治周鄞鄂,隐水金花遂退还。回光,反射的光芒,这里指山间的景色映射在湖水中。周鄞鄂,指地名。隐水,指隐藏在山谷中的河流。金花
杨将军竹所诗 译文:将军身材挺拔如玉立,九夏清风草堂寒。 注释:将军:指杨将军。竹所:指竹屋。 赏析:首联描绘了一幅清雅、高洁的将军形象,他身材挺拔如玉立,九夏清风草堂寒,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和敬仰。 二、三、四句描绘了将军的才华横溢。裁管试吹来凤操,培根欲拂掣鳌竿,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将军的才情比作凤凰之音,如同凤舞九天;将他的才干比作巨大的鳌鱼,能够翻江倒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并结合注释进行赏析。“湘江修竹泪斑斑”一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湘江之竹比作有情之物,以拟人化的笔触描绘出湘江之竹因离愁别绪而流泪的样子。“惆怅重瞳去不还”一句,诗人以“重瞳”指代秦始皇,暗喻其不能回到故土;“惆怅”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情感体验。“天壤相逢无限恨,强将轩豁破愁颜”两句,“天壤”指的是极远的地方,诗人以天地为喻
【注释】 1、观猎:观看狩猎。 2、弧矢晶晶:指弓箭闪闪发光。 3、弧矢:弓箭。 4、猎骑:打猎的骑兵。 5、草中狐兔:在草丛中的兔子和狐狸。 6、半魂销:比喻猎物被射落或被杀。 7、饥鹰自足随黄犬:饥饿的鹰跟着吃饱了的狗走。比喻猎物被捕获,自己不必费多少力气就得到好处。 8、倦鹤何知讶皂雕:疲倦的鹤不知道有危险,惊讶地被黑雕吓到。比喻猎物被射落或被杀,自己不必费多少力气就得到好处。 9、东里
注释: 半生鼻息吐虹霓,袖握文光太乙藜。 江海十年归震荡,弓刀千里事提携。 无端忌器难投鼠,有计开关耻学鸡。 顾我匣中雄剑在,感君诗思启愚迷。 译文: 半生的功名,如同吐出的彩虹般辉煌,衣袖中紧握着文人的光辉和智慧。 在江海间度过了十年,经历了世事的动荡与起伏,如弓和刀一般承担起重任。 无缘无故地害怕使用武器,就像难以对付老鼠一样棘手;有了计谋却不敢打开匣子,就像羞于学习老鹰捕食的方式。
《题把钓图为严作义赋》:自然之美与人生之志 元代诗人黄镇成在《题秋江把钓图》中,以“碧石嶙峋绕四周,冥冥啼鸟数峰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首诗不仅让人领略到了秋天山水的韵味,还透露出作者对人生境遇和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古木干云上,六月寒泉彻海流”则展现了一幅水墨画式的意境,既显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