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成
《山翁四首·其一》是明朝黄衷的作品。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 诗句: 十里南田去郭赊,不因无事却移家(注释): “十里南田”形容田野广阔,“去郭赊”意为距离城郭很远,没有受到事务的干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远离尘嚣的决心。 - 译文: 在城南有一片广阔的田地,离城很远,没有受到任何事务的打扰。我选择在这宁静的地方安居。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城市喧嚣
李中《明秋山小景》是一首富有意境的诗作,描绘了一幅秋天夕阳下三峡口、秋雨中的二崤间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首句释义:"家住夕阳三峡口"描绘了诗人的家位于三峡口,这里的夕阳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温暖而宁静的色彩。 - 次句释义:"人行秋雨二崤间"表达了诗人在秋雨绵绵的二崤间行走的情景,秋雨增添了一份清新与凄美。 - 第三句释义
【释义】:天上仙人的玉笋班,殷勤地赠给我翠琅玕。相逢时不再有伤迟暮,知己能倾一语就难再难。 【注释】:1.玉笋班:用“玉笋”形容头发白了。2.翠琅玕:一种美玉名。3.迟暮:衰老、迟暮,这里指年老。4.知己: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5.倾:倒出。6.难;难得。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三年(744)被赐金放还时所写。李白当时已经五十四岁,他离开长安已有十二年,此时又回到故乡
注释: 闻鸡——听到鸡叫,这里指听到报晓的鸡叫声。 曾催月影到寒窗,又促征车拂晓霜。 曾经催促月亮的影子来到寒冷的窗户,又催促征车在早晨的霜气中前行。 湖海故人今白发,五更孤枕泪浪浪。 湖海中的老朋友现在都已经满头白发,我在五更时分独自枕着泪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闻鸡”点明题目,第二句“曾催月影到寒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
【题 李氏甥彦博所藏枯林兰石】 幽芳冉冉路云深,白石沧江见此心。 零落佳人在空谷,自弹秋月寄瑶琴。 注释:幽香的兰花渐渐在小路的尽头飘散开来,白云悠悠地升向高空,远处是波涛滚滚的江水。白色的石头在江边显得格外凄凉,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心也随着这些兰花、白云、江水一样,变得孤独而寂寞。美丽的女子如同那在空旷山谷里的花儿一样,独自绽放着美丽。她独自对着月亮弹奏着瑶琴,仿佛在把满腔愁绪倾诉给那明亮的月亮
注释:我家居住在桃花源上方的村庄,用松树编成房屋,鹿群作为邻居。整天坐在匡床中,闲看青山白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在桃花源上村的生活情景。诗的开头两句“家住桃花源上村,编松为屋鹿为群”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家世背景和居住地,以及他的隐居生活状态。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场景:“匡床尽日临门坐,闲看青山起白云。”这里,他每天坐在床上观看青山与白云,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高远
携杖来寻碧玉泉 元代诗人黄镇成,以“性质合凝”四字为题,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一幅秋日寻幽探胜的画卷。他手持拐杖,踏上寻觅那碧玉泉水的小径,四周是层峦叠嶂的千林红叶,宛如晚霜铺洒的天地,显得格外宁静而肃穆。 “何人写得琴中意,尽在疏枝浅水边。”这两句诗,仿佛是黄镇成在向世人倾诉他对这幽静景致的独特感悟。那琴音中的意境,那山水间的意韵,似乎都在这一刻凝固于那疏枝浅水中,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赏析此诗
【注释】 飘:飘荡,漂泊。 幽思:指内心的愁绪。 犹:还。 拟向:打算、计划。 山中:指隐士居住之地。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晚年在闲居期间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和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此诗首句点出“天地”二字,说明自己身在何处。次句“老此身”,则表明自己的年华已逝、岁月蹉跎。三句“一怀幽思”
【注释】 早春感兴 其四:诗题一作《初春游石壁山》。 石壁山:在江西上饶县南,为信州八景之一,因山顶有石壁而名。 生:出现。 畬田:耕过的田地。 课僮:雇请的童仆。 交游:朋友。 樵客:打柴人。 使者:皇帝派出的特使。 无烦:不必。 问姓名:派人来打听姓名。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言志诗。首二句写景,点出早春时物候的特点。“生”,字书作“长”、“盛”等解,这里应作“发”。三、四句写农事,点明时令
注释: 孤客曾听夜雨眠,一生江海已华颠。 吟怀不与春风隔,漫忆檐声五十年。 翻译: 孤独的旅人曾经听过夜雨的声音入睡,一生都在漂泊,已经满头白发。 吟咏时怀念的心情并不隔绝春风,只是偶然想起檐下的声音已经五十年了。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春夜雨声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人生的沧桑和变迁。这首诗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