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成
注释:一间屋子空荡无人,我独自在白天里闲坐,身边摆放着书籍。 我悠然自得地坐在几案旁,没有人前来打扰,仿佛身处于白云深处的山中。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逸之志的诗,表现了诗人独守书斋时怡然自得的心情。首句“一室虚明”描写的是诗人的读书环境,宁静而幽美;第二句“图书左右”,点明了诗人读书的状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第三句“嗒然隐几”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人仿佛与世隔绝,远离尘嚣
【注释】 曾向燕云:在燕、云(今河北一带)画过梅花。 夸:自夸。 独山流水:孤山、西湖、断桥,都是杭州名胜。 残雪:指冬天的积雪。 疏篱外:稀疏的篱笆外。 赏析: 这首咏梅诗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全诗十首,第四首最为著名。诗中“残雪疏篱外,始见江南第一花”,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风神,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冬末早春的景象,诗人站在疏落的篱笆旁
【注释】 山亭:山间亭子。水:指溪水,流经亭子。清阴:即“清荫”,绿树的阴凉,比喻美好的环境。子:古时称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送春归:《诗经·小雅·北风》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之句,后遂以“春归”代指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在雨后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 第一句“山亭流水雨初歇”,描绘了一幅山亭旁溪水潺潺、雨后初晴的美丽画面
注释: 生际华夷混一年,老从耕凿遇尧天。 早春感兴 其二 生:活着 际:遭遇、经历 华夷:古代指中原与边远地区 混:经历 一年:一年的岁月 老:年老 从:跟随 耕凿:耕种和打井取水,是古代农民的基本劳作 遇:遇到 尧天:尧帝统治的天下 春和着物皆生意,岂是乾坤雨露偏。 春和:春天的气候 着物:使万物 都:都有 生意:生气勃勃 乾坤:自然天地或宇宙 雨露:自然界的雨水和露水 偏:不均等,不公平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写在梅花盛开时作者的所见所感。首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天,地点是在湖边;二、三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行至篱落间,见满树梅花盛开”的景象。“应将彩笔题新句”,诗人以画梅的高手自居,用“应”字表明自己要题下赞美梅花的诗句。“待满林飞雪花”,意谓等到梅花开放,树上挂满白雪之时,再题下赞美梅花的诗句。这两句既点明了题梅的时间,也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注释】凝姿:指梅花的枝干。木味正:即梅之“清高”,与竹、松并称为岁寒三友。阳德:指阳气,也指太阳。调鼎:古时烹调用的一种青铜器。调鼎实:指调和五味,也比喻治理国家。调元:指调节阴阳之气的平衡。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梅花象征人的品格高尚,具有君子的气节和仁爱之心。 首句“凝姿已得木味正”写梅花枝干的形态和气质,突出梅花的高洁品质。次句“炼粹复专阳德纯”则点出梅花的特质,既纯洁又纯正
【注释】 武夷:地名。山名。在今江西武夷山市,有武夷宫、九曲溪等名胜。天梯:指武夷山上的云梯岩。 【赏析】 此诗写秋日游览武夷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首句“车宿”二字点明地点,是说秋天停车在武夷山中;二句“石坛”“云馆”是武夷山中的景点;三句“住”字点出此行的目的,是说想要在这里结庐而居,与山相守共老。后两句“松巢”是作者所向往的地方,也是他想象中的理想家园
注释:早春时节,我感叹时光的变迁。风雨过后,七日的春意盎然,但梅花已落尽,杏花初开。想要谈论旧事,却无法与当年同辈的人相谈,他们都已经不在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风雨生寒七日春”,通过风雨和春日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早春的景象。接着两句“梅花落尽杏花新”,点明了季节的变化。最后两句“欲谈旧事推时变,无复当年行辈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万里江天欲雪时,石梁斜路枕寒漪。 - 关键词: 万里、江天、欲雪、石梁、斜路、枕、寒漪。 - 译文:在万里的江天中,似乎到了冬天要下雪的时候,石梁和斜路被冷雾笼罩,仿佛是卧在寒冷的水面之上。 2. 山翁拟觅春消息,踏遍青苔未有诗。 - 关键词: 山翁、拟觅、春消息、踏遍、青苔、未有诗。 - 译文:一个老者正在寻找春天的消息,但他已经踏遍了青苔
注释: - 寒枝压雪:指梅花的枝条在雪中显得格外突出,仿佛是压在雪上的。 - 擎重为花惜:意思是梅枝承受着重量,为了花朵着想而保持坚挺。 - 怯冷应开春色中:梅花虽然怕冷,但仍然选择在春天绽放。 - 劲节始知金断日:意味着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看到梅花的坚韧。 - 岁寒终谢玉成功:意味着只有在最寒冷的冬天,梅花才能展现出它真正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梅花在寒冷中依然坚强地绽放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