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燕云画里夸,孤山流水断桥斜。
只今残雪疏篱外,始见江南第一花。
【注释】
曾向燕云:在燕、云(今河北一带)画过梅花。
夸:自夸。
独山流水:孤山、西湖、断桥,都是杭州名胜。
残雪:指冬天的积雪。
疏篱外:稀疏的篱笆外。
赏析:
这首咏梅诗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全诗十首,第四首最为著名。诗中“残雪疏篱外,始见江南第一花”,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风神,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冬末早春的景象,诗人站在疏落的篱笆旁,看着那一株株傲然挺立在冰雪中的梅花。他看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风神,也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曾向燕云画里夸,孤山流水断桥斜。”这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他在燕京的画里见过梅花,在苏州的孤山、杭州的断桥旁也见过梅花。这些地方都有美丽的风景,但是只有这里的梅花才能称得上是“第一花”。这里的“第一”并不是说梅花比其他的花都要好,而是说这里的梅花是最特别的。因为这里的环境是寒冷的,而梅花却能在这样的地方生长出来,这就是它的“风神”。
第三句:“只今残雪疏篱外,始见江南第一花。”这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他现在看到的梅花是在残雪中,是在疏落的篱笆外。这里的“残雪”是形容冬日的寒冷,但同时也暗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
最后一句:“寒威未彻骨,先透一丝香。”这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虽然冬日的寒冷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梅花已经透露出了一丝香味。这里的“寒威”是指冬日寒冷的气息,而“一丝香”则是指梅花的香气。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