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
高亭道中一绝留题净慧壁 野酴醾发气薰然,睡起时惊雪入船。 安得鸱夷三百乘,空令馋客口流涎。 注释:野荼䕷(túmí)香气浓郁,清晨醒来时,竟然被雪片打湿了小船。如果能有三百辆车装满鸱夷(一种古代的装酒器),那该多好,这样馋嘴的家伙们一定会口水直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亭道中偶遇盛开的野荼䕷,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美好事物的惊叹和向往。首句“野荼䕷发气薰然”通过嗅觉描写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 - 诗句:寂寂僧房半梦中,萧萧修竹四山风。 - 译文:寂静的僧人房间仿佛在半梦半醒之间,四周环绕着萧瑟的修竹与阵阵山风。 - 关键词:寂寂、僧房、半梦中、萧萧、修竹、四山风 - 赏析:首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通过“寂寂”和“萧萧”两个词,描绘出僧房内环境的幽静以及外面自然景观的变化。 第二句 - 诗句:唯应门外苍髯叟,解乱儋州秃鬓翁。 - 译文
【注释】 学道当知髓与皮:学道,求学问道。学道应当知道,要掌握其核心要领和基本方法。髓,指核心要领;皮,指方法、技巧。壶,指壶奥,比喻深奥的道理或玄奥的学问。 圣门:儒家学派,孔子为创始人。《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壶奥,即玄妙之奥,指深奥的道理,玄妙的学问。 争信:哪会相信。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净慧寺期间。净慧寺在杭州西湖上,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作者游历净慧寺时,见寺庙建筑古朴典雅
这首诗的翻译是: 阿师已经把书变成画,世俗之人又怎会知道其中的意境?我回想起西湖酒后清醒时,一棚凉意笼罩着秋风中的孤影。 逐句解读如下: 1. 阿师已把书为画,俗客那知色是空。 - 阿师:这里指代作者的朋友或老师。 - 书为画:将文字转化为画作,形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 俗客:指那些不精通艺术、不理解诗歌意境的人。 - 那知色是空:他们无法理解作品中色彩背后的空灵和深邃。 2.
【注】: 1. 褚河南:南北朝时期,褚渊曾任护法诸王的僧官,后人称其为“护伽蓝”,意思是护持佛法。 2. 广严寺:位于今北京房山云居寺内,是唐代名刹之一。 【译】: 又戏题广严僧房壁 几年门外策征骖(cān牵),不料能来共一龛(kān看)。 壁上未须书岁月,褚河南是护伽蓝(jiāng jī lán见经念佛的和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作者在诗中以赞美广严寺的僧人和寺院的功德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薄宦长为客,虚名不救贫。又看新过雁,仍是未归人。茅屋寒谁补,柴车晚自巾。清云有知己,潦倒若为亲。 注释: 1. 薄宦长为客:薄宦,指地位卑微的官位;长为客,表示长期在外漂泊。2. 虚名不救贫:虚名,指虚假的名声;救贫,指挽救贫困。3. 又看新过雁:又,表示又一次;新过,表示新的;雁,指大雁。4. 仍是未归人:仍然是没有回家的人。5. 茅屋寒谁补:茅屋,指简陋的房子
注释: 题屏:在屏风上题写,题画。 廨舍如僧舍:指官府的住房就像寺庙一样安静、幽静。 官曹似马曹:指官府的官员像马一样奔波忙碌。 头巾终日岸:指官吏整天戴着头巾,形容他们勤于政务,工作勤奋。 手板或时操:意思是有时候拿着木制的手板(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类似今之小鼓)敲打着,表示他们勤于政事,工作认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官吏生活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
【注释】 僧巨然:即巨然和尚,是唐代著名画家。秋鲈春鳜足杯羹,万顷烟波两棹横。就使直钩随分曲,不将浮世钓浮名。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隐居山水、寄情山水的诗。首句“秋鲈春鳜足杯羹”写诗人对鲈鱼春鳜之美味的感受。次句“万顷烟波两桨横”,写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驾船游赏。第三、四句“就使直钩随分曲”,写诗人认为人生应该像庄子所说的直钩钓鱼一样,不要为虚名所累;“不将浮世钓浮名”则是说人应该超然物外
石桥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境内,因山形似石桥而得名。 1. 旁通日月上星辰:这句话表达了石桥山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旁通”意味着石桥山与其他山峰或地形相连接,“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上星辰”则指其高耸入云,犹如星辰般壮观。 2. 有路遥应接玉京:这句话描绘了石桥山上的道路通向远方。“玉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宫所在地,象征着高远、神圣
注释: 素有烟霞疾,开图见乱山。 何当谢尘迹,缚屋住云间。 素指洁白,烟霞疾比喻人志向高远,不染俗世烟火;开图见乱山,指画中有乱石峥嵘,云雾缭绕的高山,表现了作者高洁、淡泊的品性。 何当谢尘迹,缚屋住云间。 何当谢尘迹,表示要辞官归隐,脱离尘世;缚屋住云间,形容隐居生活的惬意。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远离红尘、寄情山水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高房山游览时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