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高秋气爽碧天寥,共说今朝胜别朝。 归路且逢僧院去,数声鱼磬远相招。 注释:在高高的秋季里,天气清朗,碧蓝的天空显得空阔无垠,我们相互谈论着今天的景色比昨天更加美好。回到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了一个僧人的寺院,听到几声鱼磬的声音,远远地传来,好像在召唤我一样。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登高所见的秋高气爽、天空明净的景象以及与友人的畅谈之乐和对今日风光的赞叹。诗人登上胶山绝顶,举目远眺,只见碧空万里
【注】小山香:泛指小山寺中的香烟。 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其八注释:小山寺的香烟早已燃尽,再没有袅袅烟雾飘来。一树秋色,是寒烟笼罩下的桔柚金黄,令人心旷神怡。我吟咏出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心中喜不自禁,因为此时没有风雨来到这个重阳节了。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重九日(即重阳节)登高时所作。诗人在登高时看到小山寺的香烟已经燃尽,而一树桔柚金黄
注释: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七 千竿修竹出篱梢,卧听僧窗碧玉敲。 恼却诗翁谈韵事,顿将诗兴一时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登上胶山山顶,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秋日图景。千竿修竹挺拔而茂密,仿佛从篱笆的间隙中生长出来一样。它们静静地躺在窗台上,与僧人的敲击声相互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后两句写诗人被这美景所打动,原本打算继续谈论韵事,却因为眼前的美景而暂时忘却了
【注释】 登:登上。胶山:在今山东莱阳市。绝顶:山顶。犹以披云:还像披着云雾。倚碧岑:靠在青翠的山岭上。 【赏析】 “小窗一榻自沉吟”,是诗人在登临胶山,遥望远方之后,独自在室内小窗旁的一张矮桌上沉思,凝神遐想。“犹以披云倚碧岑”,写诗人在小窗前,仰首远眺,仿佛自己正像身披云雾,倚靠那青葱的山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清新的画面。 “今日登山还忆古,古人此日想同今”,“今”和“昔”相对应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邂逅仍佳节,携尊坐素秋。 - "邂逅":偶然遇到。 - "佳节":美好的节日。 - "携尊":拿着酒杯。 - "素秋":秋天。 2. 鸟投霜后树,人上雨中楼。 - "霜后":霜降之后。 - "鸟投":鸟儿落在。 - "雨中楼":雨中的楼台。 3. 胜气凭湖海,雄文望斗牛。 - "胜气":胜利的气息。 - "湖海":大海和湖泊。 - "雄文":雄伟的文章。 - "斗牛"
以下是对《九日同张缪集钱宅分赋(甲午)》的逐句释义: 1. 鲁酒饮未醉:在饮酒时,尽管喝得微醺,但并没有感到醉意。 2. 商歌调复劳:歌声虽然悦耳动听,但却让作者感到有些劳累。 3. 百年齐下泪:在这一天,许多有相同经历的人共同流下了眼泪。 4. 九日罢登高:在这一天,许多人放弃了去高处登高望远的习俗。 5. 短发参军帽:这里用“参军”来比喻自己,暗示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
【注释】 乌程县:即浙江吴兴县,唐时属湖州。菊自花:菊花盛开。 远山初过雁,浅渚旧平沙:远山刚刚飞过大雁,浅渚(小洲、沙洲)上过去是沙滩。 叹逝黄垆隔,登高白帢斜:感叹逝去的黄土堆隔断了故乡的亲人,登高时头上插着的白色头巾斜了。 重怜故乡侣(lǚ),载酒问谁家:再次怀念家乡的老伙伴们,带着美酒去询问他们的住处在哪一家。 【赏析】 《九日》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作品
《九日万柳堂同谭十一表兄作三首其一》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清诗铎·万柳堂诗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百尺金台近可攀:百尺高的金台(指高大的楼阁)现在触手可及,让人欣喜。 - 城西积翠冷孱颜:城西的青山绿水依旧,但显得有些冷清和苍老。 - 自缘筋力新来倦
【注释】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万柳堂:作者所居的别室。谭十一:作者表弟。 辛未:作者生母去世的年份,即公元1081年。 改席:换座位。疏林:稀疏的树林。曲车:有轮子的大车。 卷白波:指酒。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母亲去世后,诗人以“万柳堂”为题,与同乡好友谭十一在重阳佳节时欢聚一堂,饮酒赋诗。 首句“改席疏林脱帽多”,是说自己和朋友们换好位置,在疏林中畅饮。“疏林”是说树木比较稀疏
【注释】 (1)鶄鵁:一种水鸟。扑鹿:惊飞的水鸟,这里比喻秋天的风。起晴沙:拂动沙滩上的细沙,指风力很大。 (2)平冈:平坦的山冈。 (3)篱菊:指篱笆旁的菊花。 (4)秋深:深秋季节。犹腻:还是湿漉漉的。水荭花:即水杨花,初秋开花,花白色,结红色果实。 【赏析】 此诗为作者和其表兄谭十一在万柳堂同登九日作。首句写秋日景象。诗人登上万柳堂,秋风劲吹,水鸟扑棱,沙石被掀起,秋阳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