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道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故园千里外”意思是:故乡在千里之外。诗人身处异乡,怀念家乡,表达思乡之情。“独有梦魂过”意思是:唯有梦中才到过那里。诗人思念故乡,只能借助于梦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何时更携手,散发共行歌”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与你手挽着手,一起放声歌唱。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 偶成
注释:南边有座湖,湖水在雨中显得特别清澈。山峰如散开的锦绣般美丽,夕阳正在山的半中天。山中的农人想要回家,心情舒畅忘了天色已晚。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南湖秋景图。千峰如散绮,以“绮”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层叠和错落,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而“夕阳在山半”,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山中的人想要回家,却因为景色太美而忘记了时光的流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咏菊十首·梅花菊 远师不染性,持此遗陶公。三径虽云好,了知色是空。 注释: - 远师不染性:这里的“远师”指的是远离尘世的修行者,他不受世俗污染,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性。不染性,即不受外界事物影响,保持内心的纯净。 - 持此遗陶公:拿着这种纯洁的品质来超脱世俗,超越陶渊明。 - 三径虽云好:即使有三条小径(隐逸生活的便利条件),但知道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美好所在。 - 了知色是空:明白了世事如梦
注释 - 澹庵诗:指的是某位名为澹庵的人写的一首诗。 - 浮云看世事:比喻世事如云般多变,难以捉摸。 - 如水见交情: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地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 此道令人弃:这里指代的是某些道理或信念。 - 悠然想太羹:形容心情闲适,思绪飞扬,仿佛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事情。太羹可能是指一种高级的汤品,常用来比喻高尚的事物或理想。 译文 看透世事的浮云,如同清澈见底的水
注释 倏忽:极短的时间。来:来到,指时光的流逝。凿:开凿,这里比喻创造或雕琢。混沌窍:混沌未分时的天然洞穴,这里借指人的心性。方寸:古代称心为“方寸”,这里借指人的心境。云水常相照:云彩和水波总是互相映照,形容彼此的关系密切。 译文 忽然之间不知多少年过去了,我凿开了这个混沌的洞天。 谁知道就在那方寸之中,云朵和流水常常相互映照着。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描写一方塘的诞生
注释:南湖边耕雨,山中万籁寂静,钟声时出林间。 想要寻找定僧的谈话,烟萝交错翠绿的山岭。 译文: 南湖边耕耘着,山中万籁寂静,钟声时而从树林中传出。 我正在寻找定僧的谈话,烟雾缭绕的山岭上,树木交织在一起,一片青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首句“山空万籁寂”,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中的宁静和空旷,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次句“钟响时出林”,则描绘了在山林中传来的钟声,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注释】 青乌家:指道教中的道士。玄秘:玄学,道家哲学;神秘。 乾坤:宇宙。吐:吐出。玄秘:玄学的奥秘。 识者:懂得玄学或知道玄学道理的人。稀:稀少,少。 寒山翠:形容青翠的山峰。寒山,即青山,青翠。 【赏析】 此诗首句写客手执一卷书,说明此人是一位爱读书的人。次句写他手中之书是玄学著作。三、四两句写他虽读此书,但懂得的人并不多,故他只好独立苍翠的群山上。全诗表现了作者对那些不善于学习
《南湖耕雨》 远近春鸠鸣,一村竞田事。 老人抱瓮来,搰搰亦何意。 注释: ①鸠:布谷鸟。布谷鸟春天叫唤不停, 是催促播种的鸟。 ②搰搰:用力撞击的样子。③亦: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写景。“远近”写出了春天时鸟儿们叫声的远近,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为农夫们报晓。次句抒情,诗人描绘了一村的农民正在田间忙着耕作的情景。第三句写人,通过写老人抱着陶罐来浇水的动作
【解析】 题何兰幽谷卷代:题写《咏怀》的卷子。卷代:代指《咏怀诗》。 未能游汗漫,聊自托空虚:意谓自己不能像庄子一样逍遥游于天地间(汗漫是古代神话中乘云气飞行的仙人,这里以“汗漫”比喻高远的境界),只能空自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 叹息紫芝老,寥寥千载馀:意谓叹惜自己衰老了,只有千年的时间还剩下。紫芝:一种草药。这里泛指灵芝、仙草。余:剩余。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有感而发
注释:菊花与梅花都是花中之冠,它们都拥有相同的美丽和香气。但菊花的花瓣比梅花要稍长一些,所以它们在花丛中显得有些不协调。当燕子飞来时,它们就会互相追逐嬉戏,仿佛在欣赏着美丽的风景。然而,一旦到了春天社日这一天,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燕子们也就纷纷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不再留恋这个美丽的世界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比梅花、菊花的美丽,以及燕子们的习性,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