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修
《贫居自述》,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通过描述诗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田园生活情趣。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仕途的淡漠。 注释: - 敝庐(bì lú):破旧的房屋 - 山色朝昏淡复浓:山的颜色在清晨和傍晚时显得朦胧而多变 - 雨细池塘春草绿:春日里雨丝细密,池塘边新长出的春草显得翠绿 - 更深茅屋夜灯红:深夜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诗句大意,再注意关键词句提示,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20字,不超过100字,不能出现错别字。 “养拙林间不出门”的意思是:在隐居山林,不出门,过着养拙的生活。 “晓窥书史夜窥园”的意思是:早晨起床后便去读书看史书,到了夜晚便到园子里去观赏花草树木。 “敝裘一饮堪冲雪”,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一首自述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贫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休道贫居不称情,从来天道有枯荣。 注释:“不要说贫居生活不称心,因为自古以来,天意就注定了万物会有生长繁荣和衰落凋零。" 赏析:这是诗人对自己贫居生活的坦然接纳,他相信天意的安排,即使生活贫困,也会有一定的道理。 2. 结窝须要求安乐,履道还应向坦平。 注释:“建巢时需要追求安宁舒适
【注释】 1. 略得吾儒:指读书人应当以儒学修养。主静方:专心致志于学习,求得学问。 2. 绝粮多日未慌忙:粮食断绝了多日,但并不感到慌乱。 3. 赊酒来时兴渐狂:指赊酒来时心情渐渐兴奋、狂放。赊(shē)——赊欠;兴渐狂——心情逐渐变得狂放。 4. 星霜偷睥睨(bì nì):借指白发苍苍。 5. 破窗风月敢相将:借指诗人敢于在风雨中吟诗作对。相将——相伴。 6. 近来诗酒俱无赖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题属于古诗鉴赏题型。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来理解分析。 “贫居自述”是全诗的序言,点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第一句“贫居喜得有芳邻,早晚盘桓道味亲”,写诗人居住在清贫之中,但喜欢结交邻里,早晚与邻居交往,使诗人感到亲切。第二句“数盏香醪同伴酌,半篮嫩笋共尝新”,写与邻居一起喝酒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贫居》。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详细注解,并附上赏析。 注释: 1. 吩咐山妻快煮茶:这是诗的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嘱咐。“吩咐”意味着他希望妻子迅速为他准备茶,显示出他对家庭生活的重视和对妻子的依赖。 2. 儿师今日到吾家:这句描述了客人的到来,"儿师"可能是指教书的老师或朋友,"今日到我家"则表明今天有客人来到他的家中。 3. 煮升白米粗粘饭:这里提到了米饭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诗人,他描述了自己居住在偏远乡村的生活状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释义和赏析: 1. 市远家贫岁又荒,无鱼无肉只家常。(“市远”指城市远离,生活不易;“家贫”表示家境贫寒;“岁又荒”可能指的是年景不好,食物匮乏。) - 注释:描述诗人生活在城市,但远离市集,经济困难,只能以简单的食物为生,如鱼和肉已不常见。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城市中的贫困生活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甘受寒酸到白头,懒无心事谒王侯。 - 甘受寒酸:愿意忍受贫穷和清贫的生活。 - 到白头:形容年老,此处暗示了诗人长期的贫困生活。 - 懒无心事谒王侯:表示对于追求名利的不感兴趣。 2. 非因酒瘦因诗瘦,不为贫忧为道忧。 - 非因酒瘦:不是因为喝酒而变得憔悴。 - 因诗瘦:是因为写诗而消瘦,说明诗人经常沉浸在诗歌中。 - 不为贫忧:不是因为贫穷而忧虑。 - 为道忧
【译文】 贫穷得非常清苦,三天没有两日的粮食。经常借鸢鱼来满足我的饥饿,惯于饱食风月来滋养我那诗歌的心肠。草遮住幽深的小路上长满青翠,花围绕着稀疏的篱笆散发出阵阵清香。近来的风味特别好,绿衣新笋紫芽姜。 【注释】 鸢:一种鸟类;鱼:水生动物;道限:指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遭遇;风月:指美好的景色和事物。绿衣:指蔬菜等植物;新笋:指刚发芽的竹笋;紫芽:指紫色的菜芽。 赏析: 这是作者自叙家境贫寒
注释: 1. 落红:指秋天飘落的树叶,也泛指落叶。 2. 石苔斑:指青苔覆盖在石头上,显得有些脏乱。 3. 幽兴:闲适的心情。 4. 米价:指大米的价格,也泛指物价。 5. 芋折:指将芋头当作粮食出售。 6. 酒钱:指酒的费用,也泛指生活费用。 7. 瓦背:屋瓦的背面,也指屋顶。 8. 严霜重: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9. 床头破被单:指破旧的被子和床单。 10. 粮屡绝:粮食连续断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