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修
【诗句释义】 1. “一生长向月中还”:指一个人一生都在月光下度过。 2. “两扇柴门夜不关”:描述的是夜晚,柴门外敞开着,没有关闭。 3. “翠竹得春生意长,白云留榻野僧闲”:描绘了竹子春天长得很快,而野僧则在茅舍里过着悠闲的生活。 4. “风花有趣嘲吟易,钱钞无缘计较难”:形容生活中的快乐和诗意很容易得到,但金钱却难以计算和拥有。 5. “黄菊乱开因欠酒,香花扑鼻且开颜”
诗句解读 1. 天定行藏岂用劳,耕云钓月且嗷嗷。 - 注释:上天已经安排好了我的人生道路和命运,我不需要再辛苦地去追求。 -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天命的顺从和顺应,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不应过分努力去改变。同时,他也表明自己愿意像耕云钓月一样,过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2. 人生得日须行乐,蔬长随时任桔槔。 - 注释:人生在世,应该珍惜每一天,及时行乐;种植蔬菜,可以随时使用农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世俗的不满。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解析: 卖担青蔬得百钱,便赊一半在人边。 (注释:卖了青菜赚了一百文钱,就借了一半来满足口粮。) 不禁丝竹随流俗,惟对青山伴醉眠。(注释:不能抵挡丝竹音乐随波逐流,只能对着青山伴我醉酒入眠。) 浮世经营惟我拙,满腔诗思向谁联。(注释:在尘世的生活只有我笨拙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和重要环境。“贫居自述”一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偏僻山村的贫居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1)注释:“贫居自述”:指诗人在偏僻山村居住时所写的自述诗。 译文:木桥横贯溪流,鱼市在东边,菜市在西边;红日映照着鲜花
贫居自述 在寒冷的北风中,茅屋被卷起,我无法自持。 明月有情感到我的床边,我常披着绿蓑。 没有老鼠吃剩的食物,我常常饥饿。 喜的是诗名流传千古,但真正的快乐很少人知道
解析: 此诗是一首自述诗,描述了诗人在贫穷生活中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以下是对每句诗句的逐词解释和赏析: 1. 笑酌茅柴酒数杯,穷愁两字且抛开 - 笑酌: 以幽默的方式饮酒,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茅柴酒: 可能指的是用简单的食材酿造的酒,反映出生活的朴素。 - 穷愁: 描述诗人面对贫困和忧愁的生活状态,但选择放下这些负面情绪。 2. 烟花衣钵谁传出,山水姻缘命带来 -
【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通过描写农家的劳作生活表现了诗人的清高脱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农家的生活和劳动;后两句是说:翠柳拂门,丝细细,红桃遮屋,影重重,我愿与知己共饮一醉方休,即使袋里空空也无悔。 【答案】 ①学种桑麻活我穷,自家锄芟省人工。“活”字下有注释:“活”指谋生。②那知足食黄金贵,且羡生醝白饼浓。③翠柳拂门丝细细,红桃遮屋影重重。④樽前有酒投知己,买醉何妨袋里空
【注释】 世间人物古来钦:世上的人,自古以来都是尊敬的。钦,敬重。 不变形容只变心:指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形容,这里指的是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书卷尚能消白日:读书能使人消除烦恼,忘却世俗。书卷,书籍。白日,指世俗的纷扰。 经营争慕积黄金:经营事业,追求财富,是许多人的目标。争慕,竞争追求。积,积累。 诗吟不用加三削:作诗时不用刻意修饰,自然流畅即可。三削,指多次修改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描述了诗人在贫居状态下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野狂何事怕冬天:这里的“野狂”形容诗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态度。冬天意味着寒冷,而诗人不怕寒冷,可能是因为他习惯了艰苦的环境,或者他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困难。 2. 衣破无缝被又穿:这里的“破”指的是衣物破旧,可能因为生活条件艰苦或长时间穿着磨损所致。尽管衣物破旧,但是诗人仍然坚持穿着
注释: 天生这个老狂身,随遇那知富与贫。 山鬼无情应笑我,钱神有论任嗔人。 那知故旧长年别,喜得琴书逐日亲。 几度看花沉醉后,一枝斜插白云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述诗,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天生这个老狂身”一句,诗人自嘲为一个天生的老狂之人,这种自我调侃的表达方式,既显示了他的豁达心态,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独特理解。 “随遇那知富与贫”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