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岳
萧萧凉月堕楼头,雁影初传紫塞秋。 叫得客愁无处着,却随芦荻老孤洲。 注释: 1.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悠扬。 2. 凉月:即明亮的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 3. 堕:落下,指月亮从天空中降落。 4. 楼头:高楼之上。 5. 雁影:大雁在天空中的飞行轨迹形成的影像。 6. 紫塞:古代边塞地区常用紫色来标记,因此称边塞为紫塞。 7. 传:传递、传送。 8. 秋:秋天,这里指秋天的边塞风光。 9. 叫
【注释】 回雁峰:山名,位于今湖南衡阳市南。湘水:指流经湖南的湘江。黄龙塞: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南。白鹭洲:在今江西南昌市南。 【译文】 回雁峰前湘江头,随阳来往自春秋。 月明远渡黄龙塞,夜静长鸣白鹭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闲中偶题芦雁遂成十绝”为题,借咏芦苇和芦雁,寄寓着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首句起笔就点出题意:诗人在回雁峰前,看到湘江边上的芦苇随着阳光的变化而生长、凋谢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赏析 倪岳的《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是一组七言绝句,通过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诗中,“妖艳承恩粉黛羞”一句,揭示了古代宫廷女性的美丽和悲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堕落。君王一颦一笑间的温柔,背后隐藏的是无数女性的悲苦命运。这种深刻的社会观察
【注释】 燕尾:形容芦花的尖端像燕子尾巴一样。投荒渚:飞到荒僻的江洲上。簌簌:风吹芦苇发出的声音。浅洲:低洼的小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闲情逸致之余,偶题芦雁遂成十绝中的第五首,描绘了一幅秋日湖边寒雁投荒洲和霜芦带浅洲的画面。诗写景清丽,意境高远。 前两句描写了秋天湖面景色,“燕尾”点明芦花的特点,而“出水头”则说明芦花生长的位置。“潇湘风月正新秋”则写出了湖中景色。这两句诗用“出水头”
【注释】 雁飞初到楚江头,叫破衡阳一段秋。——雁飞到楚江头,声声叫着,打破了衡阳的一片秋天,即“雁南飞”之意象。 寂寞西风明月夜,芦花如雪点汀洲。——月照西风,芦花如雪飘落,点点落在沙洲上,即“芦花满天飞”之意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湘江边观景有感而作。首句写雁初至,声声叫着,打破了衡阳的一片秋天。次句写西风明月,吹落芦花,洒满汀洲。第三句则写雁过沙汀,惊起芦花漫天飞舞,似雪花般飘落下来。
注释: 不寐 其二:睡不着觉(不寐) 悠悠心事总堪愁:心中忧虑的事情太多,让人感到忧愁不已。 三十年来一转头:从三十年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 只恐蹉跎成老大:担心自己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变得老态龙钟。 不知何处觅良筹: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或计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夜晚失眠时所创作的。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注释】 遂:就。 客怀牢落:指诗人的心境十分落寞、愁苦。 雁声和月:指芦雁的叫声与月亮相合。 寒影翩翩:形容水波飘荡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秋日芦洲上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 首句“满地芦花笑白头”,描绘了一幅秋日芦花盛开的画面,芦花如同白发老人,笑眯眯地迎接着秋天的到来。第二句“客怀牢落正惊秋”,诗人借秋风之声
注释:一晚上,我独自坐在房间里,心中充满了万斛愁情。贫穷让我更容易触景生情,无法入睡。 无端客枕难成梦,卧听寒更报晓筹。 赏析:诗人深夜独居,思绪万千,满腹的忧愁难以平静。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夜半时分,他听到屋外传来寒冷的更鼓声,仿佛是在提醒他天将破晓。诗人感叹自己如同漂泊异乡的游子,身处异地却难以入眠。他渴望能够回到家乡,摆脱这种无尽的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
诗句原文: 一曲清溪带石头,夜凉归思不胜秋。 却怜远梦随征雁,飞落江南第几洲。 注释解释: - 一首清溪带着石头的美景,让人在夜深人静时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哀愁。 - 深深的思念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愈发强烈,无法抑制。 - 远方的梦想就像那飞翔的大雁,随着大雁一起迁徙,不知道会飘落到江南的哪片土地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欣赏着清溪与石头的画面
诗句如下: 1. 肉食谁能与国谋,庙堂风采自优游 - 肉食:指那些享受国家权力和利益的人。 - 谁人能与国谋:询问谁能为国家的利益出谋划策。 - 庙堂: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用于朝会和祭祀。 - 风采:风度和气派。 - 自优游:自己逍遥自在。 2. 却怜漆室民间女,独抱深忧为鲁侯 - 却怜:同情。 - 漆室: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女性。 - 为鲁侯:为鲁国的君主担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