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五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它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杜鹃鸟、燕子和花瓣的互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 诗句解读: 1. “杜鹃啼血诉春归” - 描述了杜鹃鸟在春末时哀鸣着诉说春天即将结束的场景。这里的“啼血”用来形容杜鹃鸟叫声中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春天的结束。 2. “惊落残花满地飞” - 描绘了春天结束的景象,原本盛开的花因春风而凋零,花瓣纷纷落下,仿佛被风吹散的羽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琮所作的《咏牡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半似天仙半似神”: - “半似”指的是牡丹花的一半,一半像天上的仙女一样美丽,另一半则带有神性。 - “天仙”通常用来形容非常美的女性或者事物,这里形容牡丹的美丽仿佛是仙女一般。 - “神”则可能指牡丹的神韵或非凡之处。 2. “半如崔氏镜中真”: - 崔氏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的一位贵妃,崔令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解答时,注意先概括主旨大意,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内容、语言、手法等。 “裁衣寄远人”,写女子在家为夫作衣。“漫拈针线倍伤神”,“漫拈”是说随便地拈着针线,“倍伤神”,则说明她的心情非常烦乱。“愁多心绪牵成病”。愁思太多,使女子的心绪受到牵动而生病了。“日久形容想未真”:因为长时间这样思念,所以容颜憔悴,没有完全恢复。这两句写出女子为夫远行后的生活状态
【解析】 此诗是李白在长安应试落第时所作。第一、二句写他辞别父亲,接受朝廷的第二次征召,赴洛阳参加考试,以期一举成名。第三、四句写他与友人刘子臧相会。“风流钟子”指刘子臧。诗人说他与钟子臧相亲相爱,如鱼得水。“桃花已入刘郎手”,说刘子臧的才学已经得到赏识了,而自己却仍像渔翁一样在河上打捞着,希望再能问津,即希望有人赏识。 【答案】 译文: 我辞别父亲,接受了朝廷的第二次征召,赴洛阳参加考试。
【解析】 此诗首句写院中夏风初起,簟席清凉;次句写雨后初晴,海榴盛开;三句写睡梦惊醒,人已无眠;四句写新蝉鸣叫。全诗描绘了初夏天气的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初夏时节景色的热爱之情。 【答案】 (1)庭院薰风枕簟清——庭院里薰风习习,簟席也显得格外清凉。薰:通“芬”,清香。 (2)海榴初发雨初晴——海榴花刚刚开放,雨也刚停。 (3)香销梦断人无那——香气消散时,梦境也就中断了。
【注释】 初夏:农历四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啼鸟声中午梦回:鸣叫声中带有清晨梦境的回声。 篆香重拨已成灰:篆香指用篆书写的香料,这里比喻梦中所见。 东风似恨春去:春天去了,像有怨气一样。 吹送杨花入户来:春风把柳絮送到了门前。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初夏时节的所感。首联写梦中景象,颔联写风中杨花,颈联写春归,尾联写春风吹花。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幽雅
诗句释义 1 百岁因缘一旦休 - “百岁”指的是人生的百年,“因缘”指机缘或缘分,“一旦休”意味着一切即将停止或结束。 2. 三生石上事悠悠 - “三生石”是佛教中的一种概念,认为前世、今生与来世的轮回都记录在石上,这里指的是前生的因果和故事。“悠悠”表示长久且未决。 3. 无梁双陆难归马 - 描述一种棋类游戏,其中"无梁"意味着没有桥梁可以返回马的位置。 4. 恨点天牌不到头 -
秋日得书 征夫天外怨离居,近接青江锦鲤书。 明月似环人去后,碧天如水雁来初。 梧桐叶落频惊梦,菱镜尘封久罢梳。 愿作飞尘随远道,乘风犹得上君车。 注释: 1. 征夫:远行的士兵。2. 天外:天际。3. 怨:哀愁。4. 青江:青色的江水。5. 锦鲤书:用锦鲤制作的书信。6. 明月:明亮的月亮。7. 碧天:碧绿色的天空。8. 梧桐:一种树。9. 惊梦:使睡者从梦中惊醒。10. 菱镜:一种圆形的镜子
寄怀 忆昔分携在柳阴,奇山上望桂山岑。 - 回忆过去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是在柳树成荫的地点,我们一起登上奇山,远眺桂花山上的高耸山峰。 手牵玉藕丝难断,口嚼青茶苦自禁。 - 形容自己握着一根如玉般的藕丝(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手工艺品),感觉它仿佛难以割舍,同时品尝着清香的青茶,却只能强忍苦涩。 - 注释: 玉藕:指珍贵的藕。 青茶:指未发酵的茶叶,通常颜色偏绿。 -
梅花次于忠肃公原韵二首冰骨玉魂,太逼真,岭南江山千万树,罗浮春色一枝分。 【注释】 - 冰为骨格:比喻梅花的纯洁坚强,犹如冰雪般坚固。 - 太逼真:形容梅花的美丽与真实无瑕。 - 岭外:岭南地区,特指广东一带,此处借指南方的山水景色。 - 溪边林下:描述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溪水旁和树林下是人们常去的地方。 - 脸无铅粉轻匀色:形容人的容颜自然美丽,无需人工修饰。 - 心有灵犀绝点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