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复
【注释】 两县中分界:歙县与祁门县交界处。 孤舟逆上滩:小船逆着溪流上的险滩而上。 绿阴岩下石,知是歙南山:在绿色山荫之下的岩石上,可以知道是黄山(即歙州南山)。 【赏析】 此诗为游历徽州时作。诗写从歙县至休宁的一段行程,以舟行途中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了沿途山水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首句“两县中分界”,表明诗人已经到达了两县交界处。这里所说的“县中分界”,是指两县的交界之处
注释: 野旷人烟散,田稠杂产稀。 野地空旷,人烟稀少,田野之间,庄稼稀疏。 石桥流水缓,江舸月明归。 石头上的小桥水流缓慢,江上划着的小船在月光下归来。 译文: 荒野辽阔,人烟稀少,田地之间,庄稼稀疏。 石头上的小桥流淌着缓慢的水,江上划着小船,明月照耀下的归途
注释:山庭中午坐着,亭子依山而建,行人在此停歇。坐着忘却了清闲的日子,只等绿色树木的阴凉入眠。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山中亭子里的即兴之作。诗的前两句“山庭午坐”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山庭,指山中的小亭子;午坐,指中午时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处山中,亭子旁绿树成荫,十分惬意。中间两句“亭子依山构,行人此息肩”,描写了亭子的构造以及它对行人的作用。亭子依着青山建造,行人在这里休息片刻
注释: 茶坂:茶园。 一望渺何许,簇簇黄金芽。 形容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 春罂煮残雪,诗兴清无涯。 描绘春天采摘茶叶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茶园中看到满目翠绿的茶树和黄金般的嫩芽,心中涌起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他用“一望渺何许,簇簇黄金芽”来形容茶树的茂盛生长,用“春罂煮残雪,诗兴清无涯”来描绘春天采摘茶叶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注释: 玄云杳无迹,湾水尚漫漫。玄云:指天色昏暗,没有迹象可寻,即阴天。湾:指河流弯曲处形成的小湾。 山月一何皎,流光溯急湍。山月:指山上的月亮,非常明亮。流光:流水的光芒。溯:逆流而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自然景象。首句“玄云杳无迹”,形容天空阴沉,不见一丝云彩,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河流,“湾水尚漫漫”。这里的“湾”指的是河流在曲折之处形成的小湾
秋香径 秋天的气息更清新,秋天的山花也美丽。 花香袭人衣袂飘,低头寻找瑶草采。
【注释】: 1. 漠漠:形容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的样子。 2. 归舟:指回家的船。 3. 小陂:小池塘。 4. 兴:兴致,兴趣。 5. 五更灯火:指深夜读书时燃灯的灯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童年时期在家乡读书时的一段生活。 第一句“江空漠漠水云平”,写诗人站在高高的江岸之上,远望江面和天空,一片苍茫,水天相接,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宁静、空旷的感觉。 第二句“千里归舟一叶轻”
注释:芙蓉 比喻女子。桃李竞春华,年年逐风雨。比喻女子青春年少。宁似江上花,清光照秋水。比喻女子贞洁美丽。 译文:桃花和李花争相在春天绽放,每年都随着风雨飘散。我宁愿像江边的花朵一样,清光照耀着秋天的江水。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女子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女子的赞美之情。首句以桃花、李花为喻,赞美其争春之态;次句言女子青春年少如江边之花,清光照人;三句以江花为比,赞美其贞洁之美;末句以秋水为喻
【注】客窗:指客居他乡的书房;遗编:指未完的书稿。 炎天过却复秋天,容易蹉跎又一年。 终日客窗愁不撩,短檠(qíng)随意玩遗编。 译文: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又来临了,时光就这样轻易地流逝了,又是一年。 整天呆在书房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是无聊地看着书,打发时间。 赏析: 《夜愁》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的感受和忧虑。诗中通过描写炎夏日转秋
过却矶头又一年,移船相近夜投安。 数星野火寒芦外,知是谁家隔岸山。 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读: 1. 过却矶头又一年: - 注释:已经度过了一年的时间。 - 赏析:诗人回顾过去,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移船相近夜投安: - 注释:船只靠近岸边,在夜晚投宿。 - 赏析:描述了夜晚投宿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3. 数星野火寒芦外: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