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复
解析与注释 1. 诗句 世路驱驰阻且长 - “世路”指的是人世间的路途、人生道路。 - “驱驰”意味着奔波忙碌,“阻且长”形容路途遥远且漫长。 林泉随分寄疏狂 - “林泉”指山林和清泉,这里指隐居之地。 - “随分”意为随意,“寄疏狂”表示以任性不羁的态度生活。 青山半掩云归洞,白鸟双飞水满塘 - “青山”代表自然景观,“半掩”形容山景被云遮掩一半。 - “云归洞”,可能是指云雾缭绕
【注释】 次过徽岭韵:经过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的山岭。 直指风声已早传,山城到日属霜天:直指:正对,迎面。霜天:早晨雾气笼罩的天空。 行经驿路峰峦秀,坐对寒崖瀑布悬: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行人休息、换马之所。驿路:古时通往各地的官道。峰峦(juānméng):形容山峰重叠。秀:秀丽。 圣世升平无谏疏,王程清暇有诗联:圣世:理想的太平盛世。谏疏:向君主提意见的书面材料。王程:帝王的行程。清暇
【注释】 端溪:砚石。玄玉:砚石的别名。松滋:地名,在今四川松潘附近。方寸:心田,指思想境界。 【赏析】 《题砚田》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这首诗以砚田为题,通过写砚田上生长的青苔、水藻等,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表达了他渴望归隐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刬却端溪势坦然”描写了砚田上的青苔,它生长在端溪石上,显得十分自然。次句“耕云常近士林边”则描绘了砚田上的水草,它们在风中摇曳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无辱无荣物外身,不贪富贵不愁贫。 - 注释: 不受世俗的侮辱和荣誉,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不追求富贵,不忧虑贫穷。 - 译文: 不被外界事物所玷污、所困扰,保持着超脱物外的心态,不去追求名誉和财富,也不忧虑贫困。 2. 耻言秦汉年间事,自谓羲皇世上人。 - 注释: 不愿意谈论秦汉时期的事情,自称是羲皇时代的人物。 - 译文: 我不屑于谈论那些秦汉时期的是非成败之事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祠中偶题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松风庭院昼沉沉,颇惬浮生习静心 - 松风庭院: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庭院环境,充满了松树的清新气息。 - 昼沉沉:表示时间是在白天,但天气阴沉,气氛安静。 - 颇惬:相当满意或者惬意。 - 浮生习静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他喜欢这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2. 童子晒书随日转,老僧分榻卧云深 - 童子晒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学生逐句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意,注意要联系原诗内容理解词语含义,不要望文生义、随意改动词语的含义。 代柬本厚觅蕨粉(我替友人捎来厚礼,特备蕨粉) 蕨粉由来味最嘉,常呼纤手试金芽(蕨粉自古以来味道最好) 杓分新涧流云液
诗句原文: 小窗寒夜静,惬我读书声。 为问闺中月,谁家夜捣砧。 注释: - 小窗:指小小的窗户。 - 寒夜静:夜晚寒冷,安静无声。 - 惬:舒服、满足的意思。 - 读书声:指在夜晚读书的声音。 - 为问:询问,打听。 - 闺中:指女子的卧室。 - 月:月亮。 - 谁家:哪一个人家。 - 夜捣砧(zhā jiān):晚上敲打砧石的声音。古代妇女在夜间劳作时会敲打砧石来发出声音。 译文:
【解析】 “山行”即《山行》一诗,是王维的五律名篇。该诗描写了诗人在初秋时节,沿着山路蜿蜒而去,直到山里深处。一路上所见的景色,都给诗人一种新鲜的感觉。特别是他看到那些鸟儿也随着自己一起飞进深山去了,这更增添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诗句释义: 兴来出门去,一出澹忘归。 山鸟识人意,殷勤来去飞。 译文: 兴致来了就出门,一出门就忘了回家的路。 山里的鸟儿认识人的心意
宿七里砻 明月孤舟夜,清江七里砻。谁怜远游子,寂寞卧秋风。 译文 当月亮高悬,我独自乘坐的小舟在夜晚的江上缓缓前行,远处清澈的江水映衬着七里砻的轮廓。在这寂静而漫长的旅途中,谁能理解我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情,只能孤独地躺在秋风中度过漫漫长夜。 注释 - 明月孤舟夜:描述夜晚月光下小舟独自行驶的情景。 - 清江七里砻:指代作者所经过的江河,以及河流中的某个地名——七里砻。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答案要点。 “混沌”句:意思是宇宙形成之初,混沌未开的时候是谁凿开混沌,开辟了世界。 “万象森以朗”一句:意思是在宇宙形成以后,万物都出现了。 “山”句:意思是山峰高耸入云,水也从深谷中流出。 “板”句:意思是山石坚硬,如同一块木板一样。 【答案】 译文 混沌谁凿开,万象森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