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注释】 己丑:指天启七年(1627年)。衮衣,皇帝所穿的祭服。黄幄,即黄色的帷幕。殿中间:指宫殿内。玉几:帝王使用的玉制桌案。咫尺攀:咫尺之间,形容距离非常近。 觌面:当面相见的样子。龙颜:皇帝的面貌,比喻为皇帝。 赏析: 《临轩曲》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一首宫词,全诗共三首,分别描写了不同场合下皇帝与群臣见面的情景。这首诗描写的是宫廷内君臣相见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
端州有石皆紫色,端州紫石砚市中。 入市买砚常不佳,佳者旧坑今在水。 前尚书来寻坑,发兵障溪涸溪底。 溪水玲珑赴岩深,此坑宛在深岩里。 泅人没水舟然灰,腰斧穿岩及坑止。 坑中扪石截如泥,精粗不辨谁者是。 回身攀舷向灰掷,石被风僵兼火炙。 琢出犹存火衲文,最佳乃是蕉叶白。 点石取名献尚书,泅人出水浑搜索。 即今尚书一门屠,壮士磨刀复谁惜! 我闻此言自叹息,浪说鸲鹆眼能碧。 我有歙砚亦非真
【注释】: 己丑: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正月。 经年廷议许临轩,今日真承圣主恩:这一年经过朝廷上多次争论才允许你到殿上议事,今天真承了皇帝的恩典。 櫜笔晓趋双阙下,恭随胪唱入端门:放下笔来,黎明起身赶往朝堂,恭敬地随着宣旨宣读进入端门。 【赏析】: “经年廷议许临轩”句:这一句表明作者自被诏入对之后,在朝廷中已等待很久,而终于获得机会,在皇帝面前议事。 “今日真承圣主恩”句
【注释】 己丑:指唐德宗贞元二年,即公元786年。 关防:指门卫的警戒。 视锁闱:指监视宫廷门户。 金吾:指禁军之一种。 传奉:传达命令。 凛天威:形容威严如天。 书生:指读书人。 逻卒:巡逻的士兵。 银貂:指高官显贵,此处泛指官员。 锦衣:指朝廷命官的服装。 赏析: “临轩曲 其六 (己丑)”,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唐代皇宫中侍卫们巡逻的情景。作者通过对侍卫们巡逻时所见所感的描绘
【注释】己丑:即元和七年。黄帕:皇帝赐给臣子的封皮纸。信手开:随便打开。承旨:指受皇帝的旨意而起草文稿。 【赏析】此诗是诗人为翰林学士李商隐所写,赞扬他得到皇帝宠幸的恩遇。全诗写得委婉含蓄、曲折细腻、生动传神。首句“内臣黄帕捧书来”,写黄帕被送进内殿的情景。“内臣”二字点明黄帕乃皇帝所赐。接着,用一“捧”字,把内臣捧书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这情景,正见出内臣的殷勤与恭敬。接下两句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首句写皇帝的雍容和祥,次句写皇帝的威严,三句写皇帝圣明有知人之明。末二句是借古讽今,以唐高宗时武则天称帝之事作比,暗指当今之君也有其识人之明,只是无人能识罢了。全词用典精当,含蓄蕴藉,意旨深远,堪称咏史词中的佳品。 面对安详霁(jì)圣容,香烟深处闪重瞳。 面对:面对着,面对着。霁:天晴。这里指皇帝,意思是说,面对着皇帝那安详的面容。 香烟深处:指皇帝居处。烟云缭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圣德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共四组。 诗句解析: 1. 文帝贵止辇,太宗宝魏徵。 - 注释:指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 - 赏析:通过回顾历史人物的典故,强调了皇帝应具备的品质和臣子应尽的责任。 2. 古来神圣主,皆有纳谏名。 - 注释:古代的圣明之主,都有接纳臣子直言进谏的名声。 - 赏析:表达了对历史上君王纳谏制度的赞扬
诗句解读 分衡早敕玉堂仙,夜半帘前忽放还。 - 分衡早敕玉堂仙: "分衡"可能指的是权力的分配或职责的划分,“早敕”表明这一行动是在清晨就已做出的决定,而“玉堂仙”可能是指皇帝或高级官员,这里的“玉堂”是古代皇帝办公的地方,“仙”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其身份的特殊性和高超能力。 - 夜半帘前忽放还: “夜半”通常指深夜,这里可能意味着某种突然的行动或决定
临轩曲 其十一 (己丑) 当场洒笔惯惊人,锦玉围观讶有神。 剔烛细书「光武论」,内家也解点头频。 注释: 当场:在宴会上或集会上当场写出文章或诗句。 惯:经常、常常。 锦玉:形容衣服华贵,这里指穿着华丽的人。 惊:惊动,使惊讶。 讶:感到奇怪,惊讶。 有神:好像有神灵一样,非常神奇、不可思议。 剔烛:点燃蜡烛。 细书:「光武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记载,光武帝刘秀曾写诗《咏黄鸟》以自伤
【注释】1.龙文:这里指龙纹的花纹。2.宸翰:皇帝所写的文章。3.次第:次序,顺序。4.传宣:传达宣布。5.巨珰:指宦官。6.端详:仔细考虑。7.口诏:皇帝口头发布的诏书。8.有:同“又”。 【赏析】《临轩曲》共八首,此为第八首。这首诗描写了皇帝写文章时的谨慎小心。诗的起句写麻纸龙文拂案黄,用笔触细腻地描绘出帝王所坐处的环境,使人感受到一种庄重的气氛。第二句写欲登宸翰,需要仔细思考,费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