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铎
李在山中行走。 高秋爽气生林末,山色朝来如黛泼。 西风洗天无闲云,万里天心正开豁。 群峰尽处见平原,漠漠宽闲水上村。 村西返照界斜影,千寻石壁当溪翻。 隔溪谁子爱林麓,直旁阴崖结茅屋。 墙支乱石就回岩,门向清流只横木。 水禽获水飞仍低,小舟度晚苍波迷。 行人趁渡半不及,夜来应借山家栖。 何物李在善模写,欲与造化混真假。 安得此境置吾人,一时突兀千万厦。 沃壤连溪山复深,安居粒食生林林。
【注释】 杂感四首 其二: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感慨之作。“杂感”,即对世事有所感触而写的诗。“孤生桐”句:指桐树独自生长,没有依附他物。“托根”句:指桐树生长在云梦台之上。“青皮”两句:指桐木的青皮经过岁月的侵蚀,变得光滑细腻了(苔藓)。“众羽”两句:指桐树上有许多鸟儿栖息。“威凤”两句:意谓威风显赫的凤凰偶尔也会来栖息。“岁晚”两句:意谓岁晚之时,梧桐不再有繁花,只摇落着枯枝依傍寒梅。 【赏析】
刘尚宝克柔邀请同父友桂翁一起游牛首山献花岩,次白楼韵 牛首的花岩景观如此美丽,如同美丽的符卿遥做主。 星言速客更舆亲,天为清尘夜来雨。 溪边的野草和茅草纷繁采掇,脆碧柔青积箱筥。 若翁与客兴俱豪,攀壁缘崖色无沮。 伐木鸣莺历杳深,问梓寻桥看仰俯。 林幽花鸟不辨名,壑转烟霞各为所。 题名塔顶恣危升,窥灯佛洞聊凝伫。 奇观书叶诗屡成,小憩班荆杯辄举。 离离天际见帆来,忽忽空中听人语。 要知会合不寻常
【注释】: 杂感四首 其四: 怀人不能寐,被衣弹鸣琴。 鸣琴若作意,中夜发孤音。 美人在何许,遥忆湘水阴。 征鸿去不返,双鱼逝何深。 引领重踯躅,幽恨独难任。 译文: 怀念的人不能睡,披上衣服弹琴。 弹琴好像有意,到半夜发出孤独的声音。 美人在哪里?远在湘江水的那边。 大雁飞走了,鱼儿游走了,哪里去了? 我引领着自己徘徊不定,深深的怨恨难以摆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思念友人而作。全诗共四句
【注释】 渔景四首:这是作者在乾元二年(759)春天所作,时值长安失守,诗人被俘到沦陷区。当时他被迫随从皇帝西行,途经渭水之南,写了这组诗。这首诗就是其中的第二首。鸬鹚(núcí):即鸬鷇,一种水鸟,善潜水捕鱼。 墟(xū):市、集。此指捕鱼的地方。 柴门:篱笆编成的简易门户。 价平:价格公道。 须:必须,一定要。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捕鱼的繁忙景象
陈竹坡寿诗分题得竹径琅玕合 竹坡先生剩幽暇,种竹成林绕精舍。 舍傍引水作方池,竹底泠泠细泉泻。 先生看竹乐有馀,不羡豪奢起台榭。 开径因裁嶰谷筒,赏心累驻山阴驾。 绿玉阴森难比伦,秪须个个连城价。 冲牙编磬声戛摩,璆琳琬琰光交射。 春风长儿移上林,琪花琼树枝相亚。 贞怀度世肃霜辰,清思满襟明月夜。 节间诗刻共辉映,窗里图书得因藉。 三湘浑欲接风烟,六逸还应忘秋夏。 阍者宁容俗客通,园丁未许凡禽下
这首诗描述了古塔滩的地理特征,包括山洼、飞湍、恶石、官舟等。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特点,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古塔滩,注山洼。古塔滩位于山洼之中,是一个古老的地方。 2. 飞湍屈曲如奔蛇。这里的水流非常湍急,弯曲曲折,像一条正在奔跑的蛇。 3. 中流恶石故激怒,跳珠溅雪纷交加。河中的石头很危险,容易激起水花,就像被激怒一样。 4. 锵锵争走万甲士,刺刺倒露千狼牙
注释:我独自闲居时,思念着长安;时光渐渐消逝,岁月已近尾声,梦想能与亲人相聚。 书信未能寄达,我满怀惆怅,因为这次离别让我心中充满恨意。 我独自一人站在幽暗的角落里,感到万分伤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乡情切的诗歌。诗人在长安为官,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更添愁,每逢佳节更添伤。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任职期间所写。诗人因怀念家乡和亲人而写下此诗。首联“端居有所思,所思在长安”,点明题旨
【注释】 江芦:江边的芦苇。黄尽:枯黄。江枫赭:长江两岸的枫树呈赭色,这里指秋天。“远岫”:远处的山峦。幽村:偏僻的村庄。腥风:鱼腥味的风。罾(zēng):捕鱼用的网。邻艇:旁边的小船。卧斜晖:在夕阳的照射下休息。浦口:渡口。人家:渔民的住所。掩扉:关上门户。横桥:横架在江上的小桥。谁荷:承担,扛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渔人捕捞的情景,表现了渔人的辛勤劳作和艰辛生活。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
注释: 田间农活虽然已经完成,村里人家还都忙着。 只有东湖隐居的人,才能从屋后看山水。 译文: 田野的农活已经结束,村里的人们还在忙碌。 只有东湖的隐士,才能从屋后观赏到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