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衡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写西泠旧居;颔联写西子湖边橘柚橙黄,鲈鱼肥美;颈联写吴山见寒潮满,想象天南万里寄书。 【答案】 首联:西泠旧居在西湖之滨,那里有我当年住过的故居。 颔联:西子湖畔,橘柚黄澄澄,鲈鱼肥白鲜。 颈联:吴山见寒潮满,当是天南万里书。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写西泠旧居;颔联写西子湖边橘柚橙黄,鲈鱼肥美;颈联写吴山见寒潮满,想象天南万里寄书
【注释】 1. 天韬巨浪:指大海。天,指天空;韬,指藏。巨浪,波涛汹涌的海浪。 2. 苏兰樵桂:指山野生活。苏、兰均为地名,分别为江苏苏州与湖南长沙;樵,砍柴;桂,一种香木名。 3. 会寻鱼鸟逍遥理:意指在自然中寻找鱼鸟的生活道理。 4. 先探阴晴捭阖篇:意指先研究阴阳变化的道理。捭阖,古代哲学术语,表示开合、出入的意思,这里借指天地之间的阴阳规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厦门排闷的心情
芭蕉一绝 注释:绩丝成葛布如同云朵般轻薄,裁作鸾笺学右军书法。如果卷心叶没有逸翠的清香,就不教修竹有弹文的痕迹。译文:用丝线织成的葛布如同云朵般轻薄,裁剪成鸾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如果卷心叶没有逸翠的清香,就不教修竹有弹文的痕迹。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写芭蕉叶如云朵般轻薄,形象生动;次句写裁剪鸾笺以学习王羲之的书法
注释:登上小船,波涛汹涌,水面上云片飘荡,席子被卷起。我的心情和气质与这景色十分相称。美人离去投靠龙塞,猛士们将前往战场。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别家乡赴边关的途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感伤之情,以及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只见云雾缭绕,山峦叠嶂。他不禁感慨万千,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颔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注释】 岛屿:即福建厦门岛。浮空:漂浮在空中。天地青:天与地都显得苍翠。邮亭: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休息的亭子。豫识:预先知道。逡巡:徘徊。潮信:潮水涨落的消息。 【赏析】 诗题“守风”二字,表明诗人是在候船,而“排闷”则表明作者在等船上无聊之极而想排遣寂寞之情。首句“岛屿浮空天地青”,描写厦门岛像悬浮在太空中的岛屿一样,天空和大地一片苍翠欲滴,这既是对厦门岛地理位置的形象描绘
【注】1.天留我作中原客:天意使我成为中原的异乡之客。2.孟婆,传说中的鬼卒,主管生死之事。3.旁罗:遍地、四处。 守风厦门排闷 天留我作中原客,方便毋劳乞孟婆。 不道乡关无觅处,望云何地著旁罗! 译文 在厦门吹着海风排遣无聊 上天让我做中原的客人,不必烦劳请孟婆。 想不到家乡没有可寻找的地方,仰望天空哪里是归宿?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厦门因天气炎热而感到无聊时所作。首句点明主题
注释:喜荔枝船到,即喜见荔枝船到来。落帆打鼓夕阳天,夕阳西下时,船上的帆船已经收起了帆,敲打着鼓迎接归航。朱实离离载满船,荔枝果粒丰盈,果实累累地装满了船只。不遣十年留白守,不想让这满载的荔枝白白地留在船上,而是要尽快运回家乡。尽将三百买坡仙,想用三百元买下这些荔枝,以换取苏轼在东坡居住期间所作的诗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见到荔枝船的到来时所写的
这首诗是诗人在奉别济庵周寅长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下面是逐句的注释与赏析: 诗句注释及译文: 1. 万里虚名随尾纸,两年传舍共浮槎。 - “万里虚名”表示名声虽远大却无实质内容,如同飘渺的云影。 - “尾纸”比喻虚无的名声就像随风飘散的纸片。 - “两年传舍”指两年中在传舍(即寄寓之所)共处。 - “浮槎”是指漂浮在海上的木筏,这里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注释】 大武观:指大武山。 人定:指夜深,即子时。 梦初觉:指刚醒来的时候。 犹馀一线红:形容残阳如血,犹如一条红线。 不谙:不熟悉。 海上事:指海上日出或落的情景。 天东:指东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日出的诗,诗人以自己的感受作比喻,描绘了日出时分的景色和气氛。 首句“大武观”点明地点。大武山在今山东泰山南麓,因山上有古寺大武观而得名。“观”,指佛堂。这里泛指观赏日出的场所。
【注释】 买舟:作者乘船离去。大井潮头馆:指大井潮头上的客馆,这里指作者的故居。长梢飓尾航:指长梢船尾顺风而行,快速航行。别友:离开朋友。治装:收拾行装,准备出发。缥缈浮瓠一草堂:指草堂,即诗人隐居之地。 【赏析】 此诗是作者辞别朋友后,乘船远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在告别旧友、离乡别井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第一层(首二句)“三宿能无恋故桑?自来归鸟厌回翔。”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