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衡
【注释】 累日望荔枝船不到:连着多日盼望那运载荔枝的船,但一直没有到达。累日:一连几天;荔枝:这里指荔枝果。 一年笑口几时开:一整年都开心快乐吗? 作底使风舟截海:是什么使风吹得船能横渡大海呢? 峭帆谁更裹头来:是谁把船帆裹得更紧了呢? 【赏析】 这首小诗写一位官员的烦恼。他连连盼望着运送荔枝的船队早日到来,可是,一年过去了,却始终未能如愿,因此,他整年的心里都不痛快,总是愁眉不展。
注释:自有蛮族人也能讲汉语,谁说戴冠冕的人不能相宜? 叱牛带雨傍晚来得急,解得沙田种芋时节。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有蛮族之人也能讲汉语,谁说戴冠冕的人就不能与他们相宜呢?诗人通过描写蛮族之人在农事活动中的能干,来表达对蛮族人民能言会行的赞美之情。 诗的前两句以“自有”二字点题,表明诗人对蛮族之人的赞赏。接着又用“谁言冠冕不相宜?”一句反诘,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即蛮族之人也完全可以戴冠帽
余性本澹泊,因喜茹斋,季弟筱岫以书来问:「不斋之日,亦复醉如泥否?」援笔答之 拓宇开疆著醉乡,心田种子未全荒。 太常输我孤身好,泥饮清斋总不妨。 注释:我本性淡泊,因为喜欢吃素,弟弟筱岫写信给我,问到:“你不素食的日子,也像喝醉了酒一样吗?”我拿起笔回答他。 在广阔的天地中开拓疆域,享受着醉乡般的生活,我的心田里种下的种子还没有完全荒芜。 皇帝赐予我一个孤独的好命,即使喝泥水、吃清淡的素食
【注释】 竹节棕根:槟榔树的枝干上常有竹节般的棕红色树皮和棕色的根状物,故名。 连林椰子:指槟榔树生长茂密成林,椰果累累如山,故言“连林”。 判雌雄:比喻好坏不分或好坏难以区分,此指槟榔的好坏无法分辨。 醉醒饥饱浑无赖:意谓醉时不知酒味,醒时不知饥饿,饱食则无忧,都是因为槟榔的缘故。 未必于人有四功:古人常以四德(礼、义、廉、耻)来比拟人的品德,此处说槟榔虽好,也未必能让人具备四德
视事三林/出门辄雨:在三清山(在今江西玉山县)任职,一出门就下雨。 路拂平沙黄雾息,池生新水碧痕湾:道路在黄雾中被轻拂,平沙上黄雾散去,新水在池塘里泛起碧色的水波,形成一道弯弯曲曲的湾。 天教不负飘零眼,洗出瀛南万点山:这是说老天爷不会辜负我的双眼,使我能够看到瀛洲(即蓬莱,在今山东蓬莱县)东南的万点青山。 赏析:诗人以“天教”起首,表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天教”二字,既是对天气的埋怨
扶留藤脆香能久,古贲灰匀色更娇。 人到称翁休更食,衰颜无处著红潮。 注释:扶留藤的果实味道甜美且香味持久,古贲(一种草)燃烧后灰白色的烟均匀细腻,颜色显得更加娇美。人到了晚年,称翁了,就不应该再食用这种有刺激性的食物。我的面容已经衰老,但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去涂抹胭脂以显示红润的面颊(这里用“红潮”指代面部的红晕)。 赏析:诗中描述了一位老人对于槟榔这种食物的态度。诗人通过描述槟榔的特性
解析: 原诗: 舟人言泛海不见飞鸟则渐至大洋,盖水禽陆栖。 天无鸿雁水无鸥,烟雨茫茫我即浮。 已识功名如嚼蜡,逍遥偶逐大鹏游。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舟人在航行中告诉我们,如果海面看不到飞翔的鸟儿,就意味着已经接近了大海的中央。这是因为鸟类通常在陆地上生活,而水生动物则在水域中栖息。 2. 天空中没有鸿雁(即大雁),水面上也没有鸥鸟(即鸥鹭),这可能是因为天气阴沉,视线不好。 3.
【注释】 澹红衫子白罗裳:淡红色的衣衫,白色的罗裳。澹红,即淡红色。 还是佳人倒晕妆:仍然像佳人那样用倒晕妆。倒晕妆,一种化妆方法,在脸的四周涂抹上粉,使脸部轮廓分明,显得有立体感。 天与色香南渡海:上天赋予荔枝色香味,向南渡海。天与,上天给与,赋予。色香,色泽和香气。 醉中风味不寻常:醉酒时品尝荔枝风味,与众不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荔枝的诗。诗人从色彩、香味两方面对荔枝加以赞美
【注释】: 黑白层洋两岸秋,天吴好为护归舟。 心随一片南荒月,送到相思岭尽头。 译文及赏析: 送抑隅还西泠 黑白相间、层层叠叠的海面映衬着秋天,美丽的水鸟天吴在湖上守护着归船。 心随一片南荒月,送到相思岭尽头。 我的心情随着那一轮明月飘向南方,直到它消失在相思岭南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西泠送别友人抑隅还乡,他看到湖面黑白分明,波光粼粼。“黑白层洋”是实写,“两岸秋”则是虚写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 - 茁地残山根干黑:这里的“茁”指的是茂盛、繁盛,“根干黑”则形容山根部分颜色深黑,可能由于长时间的风雨侵蚀或植被覆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慨。 - 黏天远海色光肥:这一句通过色彩的描述("黏天"和"远海"),传达了天空广阔无垠,海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而“色光肥”则形容海水的颜色丰富且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