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永仁
【注释】 百苦吟 其三 积潦:指久雨。积潦,长时间下着雨水。 水深三尺釜生莱:水深到锅底,水草长出来。 人在圜中水气埋:比喻人被社会环境所包围。圜,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圆周为3.14尺,即3丈。 野鹜(wù)如何飞不起:野鸭怎么飞得起来。野鸭不能飞翔是因为翅膀短小。 波涛平地最堪哀:波浪像平地一样汹涌澎湃,令人感到悲伤。 【赏析】 《百苦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
【注释】百苦吟:诗人在诗坛上遭受了种种苦难后所作的诗歌集子。飓风:比喻猛烈的风雨。海国:大海之国,指海上的国家。蛟宫:龙宫,传说中的水府。瓦飞木拔人摧仆:大风掀翻了屋瓦和树木,把人吹得东倒西歪。惊起羁魂碧落中:风卷起浪花,搅动着天地间,使得诗人的羁旅之心被惊醒。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他已年迈体衰,身处异地,面对狂风巨浪,不免感慨万千。全诗以“飓风”为题
【注释】 嘱林翁能任为余珍重残诗:嘱托林公,能够把我的这首残诗保存下来。 墨沈:指用墨水写的字。 荒唐:荒诞不经。 滴泪残:指泪如雨下。 酸风苦雨:形容风雨凄惨。 遂:终。 沈沦:沉没,比喻陷入困境或死亡。 留与寒家子弟看:留给那些贫苦人家子弟来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开头两句“墨沈荒唐滴泪残,酸风苦雨未曾乾”是说,自己因为被贬谪而感到痛苦和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和相关文学知识答题;然后把握诗歌的情感,从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诗歌。 “六尺飞花是瑞胎,三山盈尺作凶猜”,这一句中“六尺”指的是六尺高的梅花,“瑞胎”比喻梅花的洁白,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纯洁、高洁。“三山”指的是泰山,“作凶猜”是指像凶兆一样不吉利。这句诗的意思是,六尺高的梅花是吉祥的象征
注释:瘴气弥漫的雨,如同毒烟和浓雾。雨水倾盆而下,把炊烟都淋湿了,连火堆里的柴灰也湿透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断食,浑身上下都在流汗,拼命挣扎着要突破这个困境,却只能忍受着禁锢之苦。何必去像王孙那样行乞呢? 赏析: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贬谪之地瘴疠之地,抒发诗人身处异邦、遭受折磨的痛苦心情。首联“蛮烟毒雾雨倾盆,湿尽炊烟火不存”描写了瘴气的肆虐和雨势猛烈,将炊烟都淋湿的情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百苦吟 其九 昏黑 恼人无赖值黄昏,黯黯愁云易断魂。晚照桑榆还在目,衡门此际逐鸡豚。 译文: 恼人的烦恼无端地困扰着人,正值黄昏时分令人心烦意乱。阴沉的乌云容易让人感到沮丧和悲伤。夕阳的余晖依然在视线中,而此时的农家已经开始忙碌一天的生活,追逐着家禽家畜。 注释: 1. 百苦吟 其九:这是李商隐的一首诗的名字
注释: - 百苦吟 其七 霉湿:这首诗的第7首。 - 熟梅天:指梅雨天,即梅子成熟的雨季,通常出现在初夏或初秋。 - 江北江南气候连:指地理位置上的南北气候差异较小,气候连贯,没有大的差异。 - 独有海隅时序改:指沿海地区的时序变化与内陆地区不同,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 - 四时蒸透破青毡:意思是四季如春,气温高,湿度大,使得青毡(一种用青布制成的草垫)被汗水湿透。 赏析:
【注释】 百苦吟:诗人自号。 负暄:晒太阳取暖。 “几时”二句: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盼望着早日回家。曝背:晒太阳取暖。蓉庄:即成都,诗人的家乡。荆棘长:指家乡的路途多险阻,荆棘丛生。 冻结:形容严寒。须眉:胡须和眉毛。同北地:比喻在家乡受迫害的人。南边:这里指四川。朝阳:喻温暖,希望。 【赏析】 此诗首联写思乡之情。“几时曝背向蓉庄,别去频年荆棘长。”意思是说何时才能晒上暖暖的太阳啊
注释: 百苦吟 其十二 屋漏 滴水落在床头,就像眼泪挂在脸上。用泥和水来洗衣服,衣服穿在身上湿湿的。我平生的房间本来就没有什么过错,不会让天空透到外面,也不会让雨水从外面进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屋漏”为题,通过屋漏这一现象引发出人生哲理。诗人将屋漏比喻成自己的一生,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句“滴滴床头似泪悬”,形象地描绘了屋漏滴落的情景。滴滴的水滴如同眼泪般挂在床头
注释: 百苦吟 其十一 瞭灯 半明半灭影苍黄,照尽单衾瘦贴墙。 一卷维摩犹在手,直疑禅舍佛慈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一首诗歌,名为《瞭灯》。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深沉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半明半灭影苍黄”,描绘了灯光昏暗,影子显得模糊不清的场景。这里的光线并不强烈,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而“影苍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场景的暗淡和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