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无择
【注释】 聚为九老自咏:指唐代文人李白、杜甫、李邕、严武等9位诗人的聚会。九老,泛指老年文人。 科名高厌玉阶前:指科举考试取得很高的功名。 历任公卿四十年:任过宰相等官职达40年之久,意指仕途顺利。 休道老夫无事业:不要认为我没有什么成就,这里指自己有成就。 两扶红日上青天:两个扶持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功绩卓著。 【赏析】 本诗是李白在75岁时写的
这首诗是诗人在灵岩游玩时所作。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石湖浮动灵岩月,天静碧云低白烟。 1. “石湖”指的是位于灵岩山脚下的太湖,这里用“石湖浮动”来形容太湖水波荡漾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灵岩月”则是指太湖中灵岩山上的月亮,它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天静”表示天气晴朗,没有风沙或雾霾等干扰,使得天空更加清澈、宁静。“碧云”指的是天空中的白云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千丝万缕自经营,本为藏身却误身。 - “千丝万缕”形容茧丝非常细腻复杂。“本为藏身”意味着茧的初衷可能是为了保护自身免受外界伤害或干扰。而“却误身”则表达了尽管有这些复杂的防护措施,最终仍然可能被误用或遭受不幸。 2. 待得巧成归鼎镬,不知轻暖属他人。 - “待得巧成”表明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制作后,终于完成了茧的美丽外观
注释:我在山城当了一名小官,却羡慕您的隐居生活。您真是一种高雅的逸趣,把钓鱼矶当作自己的居所。钓鱼矶前岩石旁边清风拂面,我还在想,那烟波浩渺的景象映照在那衣襟上。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诗人自谦说自己是山城的一员小官吏,而对方却是隐逸山林的高士,自己只能以敬仰之心来对待。接着两句,诗人又从对方的居处说起,赞叹对方的生活情趣高远脱俗,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第三句“台前岩畔清风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能力。赏析时要指出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还要分析诗句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东家木铎德音远”,意思是说,我听东家那木制的铃铛,传遍远方,宣扬着德行的教化;“西竺金人像教来”,意思是说,我从西边寺庙传来佛像,也传达了佛教教义;“礼乐不兴王道绝”,意思是说,现在礼乐制度已经废弃,王道也走到了尽头,百姓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呢?
【注释】 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东湖:在蔡州城西,为唐代名胜。题:写诗题咏。蔡州城东有湖,因蔡人曾于此地筑池种花而得名。此诗即作者于公元769年(唐德宗贞元五年)春末至秋初,在蔡州作的一首七绝。水底:指湖底。霞铺锦:形容夕阳映照湖水,犹如晚霞铺开,绚丽多彩。月涌金:形容月影倒映湖中,如涌出一块金砖。此是:这里是。最佳处:最优美的地方。来伴:有人陪伴。来:往。水仙吟:水仙花盛开时节,花瓣飘落水中
【注释】 九十:指一年之中,九十天,即冬春之交。 今日尽:今时已经结束。 偏知:格外知道。 经残腊:经过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月腊月。 重探:再次探访。 梅开:梅花开放。 雪里枝:雪中开放的梅花树枝。 【赏析】 这首绝句的大意是:九十日春天今天已过去,送别春天更感到特别惆怅。以后的日子应该在残腊之后,我还要再一次探访那雪中开放的梅花树枝。 这首诗是写送别的。诗人在冬日将尽之时
注释:回忆起我们曾经在甲午年(也就是公元1074年)相遇,我们一起创作了送春的诗文。然而,现在又见春风渐老,我不禁再次捧起新写的诗文,但心中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李觏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忆昔相逢甲午年”回忆了他们初次相遇的情景,“与君同赋送春篇”则是说他们一起写下了送春的诗文。然后,“等闲又见春风老,更捧新吟一惘然”描绘了岁月无情
【诗句】万树红芳落渐稀,浮荣能得几多时。 孤根未识阳和力,春去春来两不知。 【译文】树上的花朵逐渐凋落,花期渐渐稀少。世间的荣华富贵能够持续多久?只有孤独的根还不懂得春天的力量。春天去了又来,我却始终不明白。 【注释】万树:指满山遍野的花树。红芳:红色的花朵。稀:少。浮荣:一时之荣华。几:多少。识:知道。阳和:春风,温暖而和煦的风。春去春来:比喻世事的变化。两不知:不知道。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公道当朝绝比伦” - 这句意味着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没有人能与某位知己的才德相匹敌。"公道"通常指正义或公平,这里强调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和自信。 2. “因凭暖笔变孤根” - “暖笔”可能指的是一种写作工具或者技巧,使得诗人能够在众多政治人物中脱颖而出,就像孤根之树在风中依然坚韧。"孤根"则暗示诗人的坚持和不随波逐流的性格。 3. “才冲霰雪游梁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