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宿
注释: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大街。端门,是皇宫正门,在今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午鼓,中午的钟声。铜池,铜制的池塘。衔落景,指夕阳的余晖。铁擿,铁质的锄头。残书,指书稿未完的草稿。水远,指远处的水流声。沟声细,指小溪流水的声音细微。花闲,指花朵盛开。壁影疏,指墙壁的影子稀疏。去驺,古代官署出行时前导的车驾。应庐,应接之庐,指接待客人的房子。 赏析: 首联“紫陌归鞍后,端门午鼓馀”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山中:这是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在山中的情景。 2. 乘秋寻远壑,偶到幽人家。 描述了诗人在秋天里寻找远方的山谷,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幽静的农家。 - “乘秋”表明是在一个秋天的季节里行动,“寻远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追求。 - “偶到幽人家”描绘了诗人意外地发现一个安静的小村庄或农舍。 3. 浊醪酿秫米,香饭炊胡麻。
【注释】 (1)闭户:指隐居不仕。 (2)端居:端坐,指闲居无事。废礼容:指没有礼节和威仪。 (3)花为贫富焰:指贫富贵贱之人如火一样有明有暗。 (4)燕是旧过从:指燕子往来飞回,比喻朋友交往频繁。(5)持屐:穿木屐,古代的一种鞋。蜡:涂蜡。 (6)绽衣:绽裂的衣服,指破旧的衣衫。(7)叔夜:指东汉末曹操的儿子曹植,字子建,封陈王,才气横溢,恃才傲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自咏
这首诗的原文是: 重阳日东园,登高览旧都。 山明水净夜,楼迥星河秋。 海燕辞巢尽,霜鸿避弋飞。 一杯元亮酒,聊以浣尘机。 译文如下: 在重阳节那天,我登上了东园,眺望着过去的都城。山和水在夜晚显得格外明亮,高楼耸立,星星点点的银河在秋天的天空中闪烁。海燕已经把巢建得没有了,大雁也避开了我的箭,飞向南方。我喝一杯陶渊明的酒,用来洗涤我心灵的尘埃。 赏析如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这首诗是张祜对朋友或客人的感谢之作。 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1. 介族生螭蚌,杯形肖陇禽。 “介族”意为“这个族群”,而“螭蚌”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状像龟又似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酒杯的外形就像这种神奇的动物一样独特。 2. 曾经良匠手,见爱主人心。 “良匠手”指的是优秀的工匠之手,这里的“见爱主人心”表达了主人对这件作品的喜爱之情
【解析】 “吴歌”是《吴声歌曲》的简称,是汉魏六朝时期流传于长江下游的一种民歌。“陶菊”即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南冠归未得》为陶潜诗作中《咏荆轲》的一句名句。“潘鬓莫苍浪”意为不要染成满头白发,指不要被外物所困,要像古代隐者一样隐居不仕。“潘鬓”,指白发。 【答案】 译文:秋风已半,我乘坐小舟准备归去,轻快的小舟驶入那水乡。听吴地的歌声,夜深人静,听那子时之曲,仿佛陶渊明在重阳节饮酒吟咏
沙鸟 一啄樊笼外,萧然烟水乡。 折芦翻夕梦,急雨乱秋行。 南涧渔波浅,西风菰米香。 世无摩诘手,谁与入清防。 注释: 1. 一啄樊笼外:指沙鸟从笼子外自由地飞翔。 2. 萧然烟水乡:形容沙岛周围环境宁静、清幽。 3. 折芦翻夕梦:指夜晚沙鸟在芦苇间翻飞,仿佛梦中的场景。 4. 急雨乱秋行:形容秋季的暴雨打乱了沙鸟的行程。 5. 南涧渔波浅:南边的小溪水波不深,适合捕鱼。 6. 西风菰米香
岁除 守岁薰炉永,迎年煦律回。 仙人收腊去,木帝送春来。 桂伴阴蟾隐,梅冲艳雪开。 平明喧寿宴,柏叶奉欢杯。 注释: 1. 守岁: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以象征辞旧迎新。 2. 薰炉:指点燃的蜡烛,用以驱赶寒冷,营造温馨的气氛。 3. 迎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4. 仙人:指神话中的神仙或高士,此处指人们期待的吉祥和幸福。 5. 腊:古代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月,这里指的是冬天。
注释: 1. 上苑:指皇宫中的园林。 2. 籞(chán):古代的一种植物,即芍药。 3. 光风:清风。 4. 玉漏:古代计时的漏壶,用玉石制成,形如漏斗。 5. 金茎: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长安城北造铜柱一根,高三十丈(约100米),顶端承露盘,刻成龙舟凤车之象,名为“金茎”或“铜柱”。 6. 周阿:即西苑,汉代宫苑名。 7. 葱郁气:形容草木繁茂。 8. 遥覆:远映。 9.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整首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思想情感;最后结合注释、诗句及整首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注意把握全诗的意思,同时注意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