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民
小亭 终日对幽丛,兀坐无言似定中。 苍藓静连湘竹紫,绿阴深映蜀葵红。 猫来戏捉穿花蝶,雀下偷衔卷叶虫。 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 注释: 1. 终日对幽丛,兀坐无言似定中:整天面对着幽暗的丛林,坐着一动不动,好像进入了定中的境界。 2. 苍藓、青苔等自然景观,在诗中被赋予生命和情感,它们静静地连接着湘竹的色彩,与蜀葵的鲜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猫来戏捉穿花蝶,雀下偷衔卷叶虫
【注释】 荷浦:即荷叶浦,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 捎:飘落。 分外奇:格外奇异。 珠玑:珍珠、美玉等贵重的东西。 狼籍:散乱。 锦纷披:如锦的丝帛散乱着披开。 下塘:指从塘中取水。 关心处:牵挂的地方。 扁舟:小舟。 青芦:青翠的芦苇。 却傍:靠近。 却:又,再。 青芦深处宿:在青翠的芦苇丛中安营扎寨过夜。 还思:还怀念。白石:指《白石江行一首》。 去年诗:指陆游的《白石湖道中马上作》诗。 浩荡
【注释】 1. 林间石:在树林间的石头。 2. 摩挲:轻轻触摸。 3. 钓矶:垂钓的矶头,即石矶。 4. 秦翁:指隐居的秦姓老人。 5. 霜洗旧棱:形容岁月流逝,石棱因霜雪而显露出来,仿佛被洗涤过一样。 6. 人共瘦:形容人与石相映成趣,显得更加清瘦。 7. 藓侵孤韵:苔藓侵蚀着岩石,使其显得更加苍老、孤独。 8. 樵牧分争处:指山林中樵夫和牧人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争执的地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句输出:水接遥空分外宽,孤山月出静中看。 译文输出:水与天空相接,显得格外宽广,明月从远处升起,静静地照亮了孤山。 注释输出:孤山后舟中写望,作者葛天民。“水接遥空分外宽”中的水指湖面,遥空指遥远的天空,分外宽表示非常广阔。“孤山月出静中看”中的孤山是诗人所在的山峰。 赏析输出:此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夜晚的宁静美景。首联描绘了湖面宽广和月光照耀下的景象
上巳呈严叟 时俗常谈已断霜,雨寒翻著絮衣裳。 花枝照眼堂堂去,茗碗关心故故香。 杨柳稍传莺割据,茅茨敢望燕商量。 旧游莫诵兰亭语,自觉中年易感伤。 注释: - 时俗常谈:指当时流行的议论或说法。 - 断霜:形容季节已经转冷,如同霜冻一般。 - 翻著:穿着、穿着。 - 絮衣裳:用棉絮做成的衣服,这里形容穿着厚重的冬衣。 - 花枝:比喻春天的美好景象,这里特指盛开的花枝。 - 堂堂堂:形容气势盛大
这首诗以描绘夏日池上景色和诗人的感概为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天池水、荷花等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情感的独特感悟。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微波漾漾雨蒙蒙:形容水面上波纹轻拂,细雨如烟般飘洒。 2. 岸脚烟莎间水荭:指岸边的草丛中,生长着水荭草。水荭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花呈粉红色,常见于夏季。 3. 照影已无双鬓绿:形容水中倒影中的自己没有白发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孤山后写望” - 解释:在孤山之后进行远眺。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高处远眺,通过“后写望”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的开阔视角和深远思考。 第二句:“凭高每叹昔人非” - 解释:站在高处时常感叹过去的自己不如古人。 - 赏析:这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自我的一种反思,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空有群峰碍落晖” - 解释
酬画上人石湖春望 荡荡春风草木香,茫茫泽国水云长。 莺来占柳为歌院,蝶去寻花作醉乡。 闲与物情聊品带,老于文字懒巡行。 望中别有关情处,几度朝阳又夕阳。 注释: - 荡荡春风草木香:形容春风和煦,草木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 茫茫泽国水云长:指湖泊广阔,水面上的云雾缭绕不绝。 - 莺来占柳为歌院:莺鸟飞来占据了柳树,仿佛在唱歌一样。 - 蝶去寻花作醉乡:蝴蝶飞去寻找花朵,仿佛在沉醉其中。 -
戊辰年夏五过抱朴岩 北窗隐隐透南薰,老子全身是此君。 冷入鱼腮池面雨,静连禽语树头云。 苔因觅句行来破,石为观空坐得温。 时事自多无耳听,长安虽近不曾闻。 注释: ①戊辰年:指唐代大历八年(773),诗人经过抱朴岩的时间。抱朴岩在今陕西渭南市韩城芝川镇。②老子:指庄子。③南薰:暖风。④苔因:因为。⑤行来破:行走时被踏破。⑥坐得温:坐卧都感到温暖。⑦耳听:用耳朵去听。⑧长安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每个句子: 1. 蝶 - “黛拂双眉粉衬毫”:描述蝴蝶翅膀上的黑点(眼斑),用白色粉末作为修饰。 - “翅烘晴日伴相遭”:蝴蝶在阳光下飞翔,与阳光相伴。 - “戏勾稚子从花远”:蝴蝶戏弄着小雏儿,让它远离花朵。 - “恐惹游丝莫斗高”:担心会惊扰到正在花间飞舞的游丝,不要比它们还要高。 - “栩栩倏来仍易散”:蝴蝶飞来飞去,很快就消失了。 - “深深交舞为谁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