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韶
【注释】: 山中亦有薇——在山中也有可采食的薇;指山中的野菜。 海亦那无节可持——海上也没有可以维持节操的事物。“那”通“哪”。 野老——乡村老人。 人事——世事。 旧年时——过去的岁月和时光。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山中后,与乡人偶遇而作。前两句写山中野菜,暗示隐居生活清苦。三、四句写山中老翁,对世事不关心。五、六句写两人相逢,还像过去一样谈论往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下女子的七绝。全诗以“占尽风情向小园”总领,写月下女子的美丽动人和风姿绰约。首句点明时间、地点,突出了人物;二句描绘人物容貌、神态,勾画了一幅美人图;三句写美人的居所,既写出了其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也衬托出其高贵身份。四句写美人的体态仪容,赞美其美艳绝伦。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注释】 伏地悄无声:蚊在夜里不发出声音。 轰轰屋底鸣:蚊子在夜间发出响声。 惊蛰户:惊醒了人。 梦魂惊:比喻蚊子的声音让人如梦如幻。 【赏析】 《蚊雷》一诗,描绘了夏夜蚊子的嗡嗡声。全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的骚扰。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蚊子入夜时的“轰轰”声与朝来时“伏地悄无声”进行对照,突出了蚊子的嗡嗡声。诗中的蚊子仿佛成了诗人的朋友,诗人对蚊子的骚扰感到无可奈何
注释:燕子筑巢于穷巷的墙壁上,稳稳当当地成家了,不要向权贵人家飞去。虽然青杏屋梁看起来很好看,但笙歌并不一定能够让人安定下来。 赏析:诗中的“燕”是一只普通的燕子,它选择在贫贱之家建巢,而没有去高门大户中寻求富贵,表现出了诗人对贫贱者的尊重和赞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富贵生活的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笙歌再好,也不一定能让人安定下来。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
蜜蜂 蜜已成,只知道用来供人饮酒作乐,蜡就了,徒然只能照亮华美的罗纱。 可惜你生来没有享受的机会,忙忙碌碌的刺螫,究竟有什么用呢
折梅 行到颓墙与断桥,试和明月拗枝头。 江南多少闲儿女,带着梅花便带愁。 译文: 行走至衰败的墙壁与断裂的桥梁之间,我试着与明月抗衡,试图拗断树枝。江南有许多闲散的男女,他们总是带着梅花,这梅花似乎也在他们的心中带来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及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折梅”点明主题,诗人在行动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季节的变化。随后,通过对月亮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 前山日落已栖鸦,老树槎牙竹半遮。 沙岸寒雪迷晚眺,只疑金色界中花。 【注释】 ①“山园”:指山间园林。④“槎牙”:交错错杂的样子。⑤“半遮”:一半遮盖。⑥“寒雪”:指冬天的雪花,也形容洁白的雪景。⑦“只疑”:仿佛是。“金色界”:“金阙”的代称,即皇宫。⑧“迷”:迷惑、迷失。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冬日里山园小梅的图画。
【注释】 问梅:询问梅花。 雪纷纷: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无数白点。 桥北:桥的北边。 才开:刚刚盛开。 一两分:片刻,一会儿。 山林高洁者:指梅花,梅花是山林中清高洁白的花卉。 寒温:寒冷和温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问梅”为题,借写梅花的冰肌玉骨,暗喻自己不随波逐流,保持高洁品格。全诗以问答形式展开,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隽永,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享受。 首句“溪南千树雪纷纷”
【注释】 疏影横斜:指梅花枝叶疏朗,花影在水面摇曳。 暗香浮动:指梅花的清香在夜色中飘荡着。 月黄昏:夜深人静,月光朦胧。 十四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赏析】 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首联“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居图,小梅独立于院内,疏影斜斜地横在清浅的水面上,淡淡的香气随风飘动。这几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梅树和梅枝的形象,使人仿佛能看到那枝头傲骨,闻到那花香
让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 1. 梅答 译文:梅花回应(即梅花回答) 2. 向背稀稠各自宜 译文:无论是迎风或背风,梅花的疏密都各得其所 注释:向,指朝向;背,指背对。稀,指稀疏;稠,指密集。宜,适宜。 3. 荣枯开谢且随时 译文:盛开和凋零,开放和枯萎,都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 注释:荣,指盛开;枯,指凋零。 4. 春风最是无凭据 译文:春风是最无法凭借的(即春风是无法凭依的) 注释:无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