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韶
注释:文子,春秋时期的学者,被孔子称为“文”的典范。一脉斯文系大儒,干戈满地独诗书,描绘了他学识渊博、坚守文化的形象。南风有操无人识,身在汾亭心在虞,反映了他身处乱世,仍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向。 } 译文: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首句中的“一脉斯文系大儒”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道德修养的尊崇,暗示了诗人自身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儒。接下来,“干戈满地独诗书”
霜禽欲下先偷眼 霜天里的鸟,想飞下来觅食却偷偷地观察四周。 翠羽啁嘈逐晓风 翠绿色的羽毛鸟在晨曦中啁啾鸣叫追逐着和煦的东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仙人有时派遣这样的鸟儿去嗅探花香浓郁的地方。 徘徊睥睨知何意 它徘徊、窥视,不知道要做什么。 怕干时人挟弹弓 恐怕被那些正在玩耍的人用弹弓射伤。 赏析: “霜禽”句,写清晨时分,霜降已久,白露将尽,万物皆醒,而鸟雀们也纷纷从梦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活动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他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衰败,社会混乱,诗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坎坷。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的前两句"粉蝶如知合断魂,一自英台魄化时",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粉蝶如知合断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蝴蝶能够知道人的情感,那么它就会因为失去主人而感到悲伤。这里的"断魂"一词
诗句释义与注释: 不须檀板与金樽 - 不须: 不需要。 - 檀板: 古代乐器,通常指打击的乐器,如鼓、锣等。 - 金樽: 古代酒器,通常指盛酒的容器,如酒杯、壶等。 - 译文: 不需要用檀板和金樽来娱乐。 醒来拍手倚雕栏 - 醒来: 从睡梦中醒来。 - 拍手: 用手拍打或敲打表示欢庆。 - 倚雕栏: 靠在雕花栏杆上。 - 译文: 从睡梦中醒来时,拍打手掌靠着雕花的栏杆。
【注释】扫:打扫。阶前:指台阶前。苔:青苔,常绿植物。碧成团:青苔被雨水冲刷后,变成了一块块的绿色圆球。几番:多次。猛省:忽然想到。呼童:让童仆来帮忙。都扫却:全都扫干净了。怕人地:让人看了不舒服。作钱看:像钱币一样在地上堆积。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雨中扫去阶前的青苔。从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对劳动成果的爱惜,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布谷:布谷鸟,又名杜鹃。鸣声凄厉而短促,古人以之比喻催人耕田的号令之声。 社前社后:指春秋两社祭祀的地方,这里泛指田间地头。 山北山南:指山的北面和南方,泛指各处。 墙字:墙上的题字,此处借指官府告示。 劝农文:指布告或告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描写了布谷鸟在田野上空的啼叫,以此传达朝廷对农民的号召和催促。 “社前社后雨纷纷,山北山南处处闻。”首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叫月声声到枕儿:这句描述了诗人听到夜晚的月光声音,仿佛它在呼唤他。"叫月"可能是指月亮发出的光或声音,而"声声到枕儿"则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氛围。 2. 稻粱虽饱岂能肥:这一句表达了尽管物质生活富足(稻粱),但精神生活并不因此而丰富。"稻粱"通常指粮食,而"岂能肥"则意味着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足并不能使人心灵得到滋养。 3. 夜深且傍潇湘宿
闻杜鹃 雨过山山翠欲流,杜鹃要好莫啼休。 锦城宫殿多烟草,枉与春风作对头。 注释: 1. 雨过山山翠欲流:雨水过后,山山的绿意盎然,仿佛要流下来一般,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 杜鹃要好莫啼休:杜鹃鸟想要好的生活,不要在这时候啼叫,因为这个时候的啼叫,可能会打扰到它的宁静生活。 3. 锦城宫殿多烟草:锦城的宫殿周围长满了烟草,这种景象让人想起了繁华而又颓废的过去。 4. 枉与春风作对头
注释: 庚辰:庚辰年,指唐僖宗乾符五年。 疥西峰壁:疥山(即九日山)在浙江天台县,因有九处峭壁如疥而得此名。 三五年时:指唐僖宗乾符五年。 折桂来:谓科举考试中举,得到桂冠,也指高中,登第。 班底:指翰林院学士的属官。戴花:指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员上朝时所戴的红顶子。 而今四十还流落,却被人呼老秀才:现在年已四十岁,却仍然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被人称为“老秀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
注释: 夜窗:夜深时,窗户旁的蟋蟀叫声。 候虫鸣砌冷萧萧,半点残灯伴寂寥:候虫在夜里叫个不停,寒气袭人;微弱的灯光陪伴着我,感到寂寞孤独。 桐叶亸秋黄不彻:梧桐树叶凋零了,但黄色的叶子没有掉落;这让我想起了秋天。 那堪小雨学芭蕉:我怎能忍受这场雨声如芭蕉一般的声音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深夜的场景。诗人被蟋蟀的叫声惊醒,看到窗外的灯火已经熄灭,只有一点点余光陪伴着。他感到寒冷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