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临
诗句释义 1 公与文忠总遇谗 - 此句表达了两位历史人物(“公”和“文忠”)共同遭遇了谗言的困扰,这里“公”可能是指苏东坡或苏东坡的朋友,而“文忠”则可能是另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 2. 谗人有口直须缄 - 这句话指出那些造谣生事的人(“谗人”)如果敢于说出真相(“有口”),就应当被制止并闭嘴。这里的“缄”意为“封口”,指阻止别人说话。 3. 声名百世谁常在 -
【注释】 将军:指画中的将军。心眼到沧洲:指将军的目光似乎到了辽阔的沧海之滨。木脱波生:指波浪拍击岸边,好像树木被剥落,波涛起伏。凫雁足:指水上行雁的足迹。鸂鶒起沙头:指沙滩上飞来的鸂鶒。大年画:即赵佶所画的《平沙落雁》。 【赏析】 此诗为题赵佶所藏赵承远的大年画而作。诗中赞美了大年画的意境与气魄,同时也抒发了观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全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
《哭东坡》 元祐丝纶两汉前,典刑意得龙光宣。 诗句释义:元祐年间的法令如同汉代以前一般,其典章制度彰显了皇帝的威严与恩德。 裕陵圣德如天大,谁道微臣敢议天。 诗句释义:皇帝的德行如天空般浩瀚无垠,谁敢轻视我辈微臣议论朝政? 译文 元祐年的法令如同汉代之前一样,它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公正。皇帝的德行如同广阔的天空,无人能轻视我们这些微小的臣子来讨论国家大事。 赏析
赠张圣言画柯山图 我昔骑鲸游九州,上扣天关望冕旒。 群公侍旁好颜色,将顺帝旨成刚柔。 抱持日月不自献,蒙茸尘土归家丘。 结茅竹间今休已,炎暑避舍清飙留。 屋头清溪鸣昼夜,当户古木蔽马牛。 苍头卢儿从高盖,传呼不到门巷幽。 两公忘言儿袖手,驱除睡魔须茶瓯。 谁传此意到旁郡,解衣盘礴烦张侯。 张侯落笔妙天下,未坠学士之风流。 欲见柯山入画图,丹青知君百不忧。 黄公不肯直南省,一麾已具东南舟。
江夏别鲁直送之宜州 翰墨精神全魏汉,文章波澜似春秋。 可是中州著不得,江南已远更宜州。 【注释】: 魏汉: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以及苏辙的《六国论》。 着不得:留不下来。 中州:中原地区,这里指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挚友黄鲁直辞别后,乘船往宜州(治今广西宜山),途中作歌以抒怀寄意。 首联两句,是说苏门四学士的文章和书法
吴熙老所藏风雨图 我游览匡山夏天即将结束,红日青天环绕万山。 忽然风雨震动大地来临,震气如雷电环绕四周。 一条河流烟雾遮蔽东西,万里乾坤错乱昏晓。 香炉峰高危险欲坠落,石门细路人心惊慌。 江水翻涌哪有渔人得计,木鱼岂有安巢鸟儿? 片刻云散雨脚收去,依旧阳光照耀丛筱。 群山历历在目眼前,恰似凭高日正当黎明。 谁将这景象入画图中,数幅生绡盘礴了。 吴丞此画绝代无双,张公此诗古来少见。
【注释】 1. 德操均:指诸葛亮。 2. 文如二稚徒怀璧,武似三明却韔弓:文如二稚,比喻诸葛亮的文采,徒怀璧,比喻他拥有的才华;武似三明,比喻诸葛亮的武功,却韔弓,比喻他的武力被隐藏起来。 3. 松桧参天西邑路:松桧参天,形容松树和柏树生长得高大茂盛,西邑路,指蜀郡的道路。 4. 时时骑马访庞公:时时骑马,形容他经常骑马到处走动,访庞公,指的是拜访刘备。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
【注释】 江树溟蒙:江边树林,笼罩在蒙蒙的雾气之中。雪暗天:下着大雪,天空昏暗。乘兴:兴致正浓。试问渔翁:试探地问渔船上的渔夫。 【赏析】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组诗描写了一幅名为“枕屏”的画作。画上描绘的是四个季节的景象: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画面都是以一个人物为主题,表现了他在这个季节里的生活场景。 第一首写春景
乱山深处碧波流, 隔岸垂杨系小舟。 无数桃花伴春梦, 梦中还作武陵游。 接下来为您附上这首诗的注释: - 诗句“乱山深处碧波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乱石丛生的深山中流淌着碧绿的溪水,给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感觉。 - “隔岸垂杨系小舟”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杨柳依依,岸边停泊着一艘小船。 - “无数桃花伴春梦”表达了诗人春天时节的美好愿景,无数的桃花伴随着春天的梦想。 -
锦树连云烂不收 山河风景一番秋。 老夫枕簟便凉夜,不比新亭去国愁。 注释: - 锦树连天,色彩鲜艳如同锦绣一般,但却无法完全收拢。 - 山河的风景在秋季显得格外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 诗人躺在竹席上,感受到夜晚的凉爽,与那些离乡背井之人相比,他的心境更加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四季变换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他通过“锦树连云烂不收”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