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纲
霏霏沉水屑玄玉 霭霭博山生翠云。罗筏城旁知几里,坐令香界彻微熏。 注释: 霏霏:指雨雾迷蒙的样子。这里形容烟雾缭绕、朦胧的景象。 沉水:一种珍贵的香材,因其质地细腻、香气浓郁而得名。 屑玄玉:形容烟如同玄玉般晶莹剔透。 霭霭: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博山:古代祭祀时常用的一种香炉形状像山,故称。 生翠云:形容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青绿色彩。翠云,指翠绿色的云朵或云雾。 罗筏城:指一座桥梁
【注释】 竹书:指《周易》,又称《易经》。棐几(fěijī):檀木制的案桌。桐影:梧桐树的影子。转檐牙:屋檐上转动的兽形装饰物。清梦:清凉的梦境。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度,在混沌未开的太初之时,有大人伏羲氏、女娲氏夫妇,乘龙登天,造人补天,并教人民“结绳为网,以渔猎”等。后因以华胥国指代理想的国家。一涯:边际。 【赏析】 此诗首写诗人闲居无事,卷起竹简,倚靠着书桌上的竹席
注释: 李侯的词气如朝阳般喷薄而出,他的才华真的可以与万丈阳光媲美。 不要让尘土遮住你的才华,你会看到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照亮金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好友的赠诗。诗人通过赞美李公显的词气,表达了对他才华的敬佩之情。诗中“绿发莫将尘土暗”一句,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又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蒙蒙烟雾中雨露渐止,晴空万里山色清新。 群山之巅清风徐来,爽然若失尘世烦忧。 云雾缭绕间忽见天光,群山峰顶透出一片明亮。 恍若仙人挥袖散去云雾,山峦之间顿时清爽宜人。 谁人在此时此地寻访贺老? 相逢之际莫要放船离去,共醉此间美酒佳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张纲的《次韵李道士观南山三首 其一》,描绘了一幅烟雨过后、群山焕然一新的生动画面
【注释】 行部:即“行部州”。南陵:地名,位于今天安徽省。题隐静寺:在南陵县境内。隐静寺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寺院,这里指寺院。篮舆:古代僧人乘坐的轿子。万松冈:地名,位于现在安徽省境内。得得来看:形容走路的声音。古道场:指古刹。飞锡:僧尼外出时,把锡(锡杖)抛向空中,让它飘落下来,表示自己已到目的地或已经到达目的地。紫金光:指佛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南陵县隐静寺时的所见所闻
破睡轻风透碧纱,宝钗聊插任攲斜。 欲寻女伴嬉游去,试问秋千有几家。 诗句释义 1. 破睡轻风透碧纱:此句形容微风透过窗户的碧绿纱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破睡"暗示着诗人在某种情境下醒来,而“轻风”则增添了几分柔和和清新。 2. 宝钗聊插任攲斜:这里用“宝钗”可能指代的是女性角色,可能是在闺房中随意地插着钗头,形象描绘了女子的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
【诗句解读】 1.【注释】:彦智,人名,此处指诗人的朋友;赠,赠送;汧泉一斗,指的是友人赠与的酒或诗。仆,这里指的是自己;淬砺,磨刀的意思;斤斧,斧头;矫矫之姿,形容长松挺拔的样子;出,表现、显示;大惠,极大的好处。谢公,即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作著称于世。 2. 昔李太白作诗三千首自谓不直一杯水今诗四句耳较之不直涓滴乃欲酬一斗之赠无乃太鲜乎【注释】:李太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自谓,自称;不直
【注释】次韵李道士观南山三首 其二:山环绕的屏风,六个曲回开。小溪如带傍山来。结庐溪北对山住,俗驾何妨且勒回。 赏析:此诗为题画诗。诗人在观赏了李道人画的《南山图》之后,有感而作。全诗共三首,这是第二首。前两句描写画中景色。“山似围屏六曲开”,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山峰环抱如同屏风,层层曲折,宛如屏风上的花边,又像一座座小小的城垒,把画面分成许多扇面,使人感到新奇、有趣;“小溪如带傍山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名句默写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背诵,同时注意书写规范。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记忆、积累,注意多读多背。本题要注意以下关键字:轩、竹、飞泉、中、檐声、残西、寄、僧房、一炷炉熏、秋夜长、谁作响、梦回、欹听、雨淋浪。考生可结合注释作答,也可根据语境自己分析作答。如第一句“寄宿隐静东轩轩外竹”中的“隐静”,第二句“一炷炉熏秋夜长”中的“一炷”
注释:闭上眼睛,不需要在身外寻找思考的对象,只需要安心,就能知道如何平静地生活。香添细炷焚千和,茶碾新芽试一旗。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其中“闭眼无劳身外思,安心有法静中知。香添细炷焚千和,茶碾新芽试一旗”四句,分别表达了作者对内心的安宁与满足,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