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圭
游龟山 1. 诗句释义: - "闲情素乖俗,乐彼中林居":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中林居住方式的喜爱。 - "林居未云果,幽赏意有馀":尽管生活简朴,但内心享受足够。 - "出郭青山多,佳木亦扶疏":城外的青山连绵不断,树木生长得茂盛。 - "并游得良友,方驾从所如":与好友一同游玩,心情愉悦。 - "翠微薄炎景,萝风泛凉裾":形容夏日凉爽的景色,微风吹过衣角的感觉。 - "云径步窈窕
次韵王观明冬日感怀 幽抱恒弗舒,徂年矧当急。 方兹感朝寒,忽复悲日入。 晏温岂无时,霜霰竟来集。 念之悟浮生,俯仰二毛及。 翕翕耻并趋,终然就孤立。 怀我同心人,兰章无废缉。 高卧思云林,世纷苦维絷。 发轫方自兹,多岐亦屡泣。 穷居守箪瓢,适远困簦笈。 已矣各勉旃,龙蛇有时蛰。 译文: 内心的压抑和不快常常难以平息,逝去的时光怎能不让人感到急切。 正值早晨的寒气袭来
【赏析】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见长,在艺术上成就也很高。此诗就是他的作品之一。全诗写自己隐居山野,远离尘世的闲适与自得。首联“南野”,点明地点;“高楼对青山”,写居处之高敞,居处与自然景物相对照,境界开阔;“美人”二句写居处之美:美人在城,居处则更显高雅;“不知”二句写居处之幽静:“不知市尘中,白日车马声”,居处远离尘嚣
定公焚诗 定公焚烧诗书,群凶白日登城。 注释:定公,即鲁定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 白日,指太阳。 登城,登上城墙。 译文:定公焚烧诗书,群凶在日光下登城。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定公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不惜烧毁诗书,以震慑群凶的决心和勇气。他的行为虽然显得有些极端,但也体现了他为国家考虑的大局观。 二、群凶白日至,梯冲舞严城 注释:群凶,泛指那些危害国家的人。 白日至,太阳当空照耀。
这首诗是次韵王季鸿游九日山的作品,诗人在赞美九日山的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诗句: - 有客车马同:形容九日山的美丽和壮观。 - 新秋在云巘:形容秋天的云层在山顶上飘荡。 - 幽寻意方惬:形容在九日山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 周览涕欲泫:形容在九日山中的景色让人感动得流泪。 - 碧草满地生:形容九日山上绿草如茵。 - 白石抱空转:形容九日山上的石头形状奇特。 - 下有丞相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解答时,应结合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然后进行阐述。 “日入雨新过,阴阴群木寒。”意思是:天色渐暗,雨水刚停,树木在微风中摇曳,发出凄冷的声响。诗人用“新”“阴”二字渲染出一幅秋雨初霁的凄凉景象。 “兹来惬林景,况复得所欢。”意思是:这次来到这里,真令人心旷神怡啊!何况还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的欢聚呢。诗人由“阴阴”二字联想到“林景”
【注释】 (1)造:访求,招请。唐山:地名。 (2)野田尽:指田野已到尽头。 (3)荒蹊:荒凉的小路。 (4)郁郁:茂盛的样子。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晤言:交谈。 (7)解衣:脱衣。 (8)超遥:高远。 (9)澹:淡漠。 (10)云起:云雾缭绕。 (11)幽期:约会,相会。 【赏析】 此为山水诗名篇。全诗写景清丽,意境优美,富有情趣,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赞赏和向往之情
【解析】 (1)《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归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 (2)“日夕多鸟雀,桑麻亦扶疏”:傍晚时分,树上的鸟雀很多,田间的桑麻长势茂盛。 (3)“烟火四五家,依依久同居”:烟雾缭绕着四户人家,他们长久在一起住。 (4)“是时雨新足,野水明四渠”:那时正值大雨初晴,溪水映照着四周的田野。 (5)“儿童呼黄犊,散漫来近墟”:村中孩童们呼唤着黄牛
逢蒙(《史记·留侯世家》): 敦弓彀明月, 抉拾生清风。 一发期必中, 大射师友同。 学成遂专巧, 教者初无功。 其心既杀羿, 天下惟一蒙。 注释: - 逢蒙:古代传说中的神箭手,相传是楚怀王的宠臣,后因被太子丹所杀而名留史书。 - 敦弓彀明月:用弓箭射月亮,比喻技艺高超。敦,集中、专注。弓彀,拉满弓弦,准备射击。明月,指月亮。 - 抉拾生清风:用弓箭取风,比喻技艺高超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简郡守 - 诗意解读:本诗以“简郡守”作为开头,表达了对地方长官的敬仰之情。诗人自号梦观道人,著有《紫云开士传》,通过此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郡守这一职位的尊重和期待。诗中描绘了一位威严、公正的郡守形象,他如同天南的一点尘埃,不染世俗,只关注于治理百姓的事务。 2. 天子临轩遣老臣 - 诗意解读:此句表达了皇帝对郡守的重视。天子临轩,派遣年长的官员前去任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