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圭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述孙计总的仕路历程和成就,表达了对孙计总的赞赏和期望。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 1. 六辔如琴仕路春 - “六辔”指的是六匹马驾车时用的缰绳,这里比喻为六个方向或六个方面。 - “如琴”意味着像琴一样和谐、优美。 - “仕路”是指仕途之路,也指代孙计总的职业生涯。 - “春”代表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 诗句大意:孙计总的仕途之路如同美妙的音乐,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注释:在山中清啸,神山的太阳还未斜下,独自骑着官马进入桐花。 尽驱春意,使亭户充满生机,不使丹心辜负帝王家。 八州之盐卤仰望幕府,万里风云与京华相连。 离开时,得路扬鞭,野衲相思自摘茶。 译文:在山中清啸,神山的太阳还未斜下,独自骑着官马进入桐花。 尽驱春意,使亭户充满生机,不使丹心辜负帝王家。 八州之盐卤仰望幕府,万里风云与京华相连。 离开时,得路扬鞭,野衲相思自摘茶。 赏析
孟上人兰若 孟上人,即孟浩然。兰若:古时对僧尼寺院的称呼。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以山水田园题材为主。此诗为赞美孟浩然之兰若之作。 长松短草秋风早,野寺寥寥古意存。 长松短草:长松与短草,形容荒凉的自然环境。秋风早,暗示季节已进入深秋。野寺:远离城市喧嚣的寺院。寥寥,稀少的样子。此句写秋天的景色,以及荒凉的寺院。
宁海桥 凿石为梁岁月悠,山川有待得谭侯。 海桥壮观成三趾,国士勋名出一头。 大浪不惊虹影湿,高车齐度马声秋。 玉湖湖上通行路,浩荡馀波万古流。 注释: 1. 凿石为梁岁月悠,山川有待得谭侯:形容宁海桥是用石头凿成的,年代久远,有如长河般流淌的时间感。这里的“谭侯”可能是对某个人物或地点的代称,表达了对宁海桥的赞美之情。 2. 海桥壮观成三趾:形容宁海桥如同大海中的巨龙一般,气势磅礴,壮观无比
示上人客鱼石归詹王二生信宿 天近瑶台新月明,相思无路去寻盟。 三秋海上归来客,一夜灯前笑语声。 黑发满头含瘴色,清贫到骨有诗情。 岁寒尊酒诸公在,预戒春风卜远行。 注释: 示上人:向某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客鱼石归詹王二生:指客人和鱼石、詹王两位诗人。信宿:指经过一晚上。天近瑶台新月明,相思无路去寻盟:天上的月亮近了,就像在瑶台上一样明亮,但相思之情却无法传达,因为道路不通。三秋海上归来客
南山隐者 独抱胸中五色霓,南山高处乐幽栖。 瓦墙护竹凉书牖,砂井分泉润药畦。 白日杯茶多过客,长年更漏一鸣鸡。 此身未得同君隐,回首杉松翠叶齐。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终南山的美景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独抱胸中五色霓”意指诗人独自欣赏着胸中的彩虹般的美景。第二句“南山高处乐幽栖”则描述了隐居在高山之巅,远离尘嚣的乐趣。第三句“瓦墙护竹凉书牖”
【注释】 哀王德符:哀,哀怜;王德符,即刘子仪,唐朝人。他因直言敢谏被贬到巴蜀(今四川)当刺史,后改任夔州司马。 深期久屈一时伸:深期,深深期许;屈,委屈;一时,当时;伸,伸直。 白发蓬庐竟不春:蓬庐,草棚;竟,竟然。意思是诗人虽然身居简陋的草舍之中,但依然保持一颗赤诚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在抱孤儿方识母:在抱,指抱着婴儿;识母,认识母亲。意思是说,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愈后,面对友人的赠诗而作,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闭户春寒燕子前,寥寥孤坐掩残编。” —— 春天的寒冷使得燕子停留在门前,诗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手遮着破旧的书籍。 2. “中年心事谁复识,南院故人殊可怜。” —— 对于中年人来说,自己的心事恐怕难以被理解,而南院的朋友尤其让人感到可贵和可怜。 3. “隔岁相思诗在箧,清秋忆共夜谭禅
霞山逸人 卜筑初成在燕居,红尘飞不到林庐。 开门海月来清夜,隐几松涛满太虚。 酒热剩招持蟹客,家藏深爱相牛书。 城中少识庞公面,远挹高风谢不如。 注释: 1. 霞山逸人:指隐居在霞山的逸人。 2. 卜筑初成在燕居:开始建房时,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地方,就像燕子居住的地方一样。 3. 红尘飞不到林庐:红尘(世俗的纷扰)无法到达他的林间小屋。 4. 开门海月来清夜:打开门迎接月光降临,享受宁静的夜晚。
辅上人自京师还遂如海上省觐 万里黄金台上客,白云回首故山深。 庭闱岁月催华发,包笠秋风折寸心。 百福起居申定省,三年音信问浮沉。 不从客路看明月,身在青青桑梓阴。 注释: 1. 辅上人自京师还遂如海上省觐 : 辅上人,即辅公祏,字子翼,唐末吴郡人,原任太学生,后参与起义,是唐朝的一名将领。他自京师(长安)返回后,于是前往海上(指浙江地区)去拜访老朋友。 2. 万里黄金台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