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桢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清晨走马碧鸡坊 - 清晨时分,骑马前往碧鸡坊。碧鸡坊是一个地名,位于成都,这里可能是诗人的住所或者一个特定的地点。 - 碧鸡坊 - 一个古代地名,位于今成都市中心。 2. 点检西园数亩塘 - 检查并整理西园中的几个池塘。 - 点检 - 检查;审查。 - 西园 - 指诗人的私人园林或花园,位于住宅的西边。 - 数亩塘 - 几亩大的池塘,表明面积不算大,但足够打理。 3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夏天的一个傍晚,乘着酒船回到池亭时的景象。诗中的关键词“棹”指的是划船的动作;“沙巾”是一种古代女子的头饰,这里指夕阳下的沙岸;而“桃花面皮”则是指女子的脸颊。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太常引 · 和 注释:这是一首词的标题,表示这是一首应和别人的词。 2. 池亭荷净纳凉时。四面柳依稀。 译文:池塘边的亭子,荷花清澈,人们在炎热的夏天里乘凉
【注释】 柳梢青:词牌名。 叠嶂浮岚:形容山势重叠,岚气缭绕。 澄江拖练:形容江水清澈如带。 远浦归帆:指船帆远远地在江面上飘荡。 橙蟹分甘:指秋天的橙子和螃蟹味道鲜美可口。 莼鲈专美:指莼菜和鲈鱼是江南地区的特色菜肴。 露酒霜柑:指秋天的露水和霜降时节的柑橘。 登高聊憩禅庵:指登山赏景时顺便休息在寺庙中。 采菊蕊、茱萸满篮:指秋天采摘菊花和茱萸,装满篮子。 丹桂飘香,芙蓉弄色:指秋天的桂花盛开
亭西咫尺耸千岩,清气侵凌涌碧岚 许桢的《次和圭塘杂咏》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亭西的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亭西咫尺耸千岩”,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山峦的雄伟,仿佛在诗人的眼前,一座座山岩矗立着,距离之近让读者感到震撼。 “清气侵凌涌碧岚”,描述了山中的清新气息与青翠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清气”和“碧岚”不仅是视觉的描绘
【注释】 次和圭塘杂咏:第二次作诗赞美圭塘(在今安徽省歙县)一带的景色。圭塘:地名,在今安徽省歙县东南。 老树清溪映白沙,可人竹外一枝斜。 清幽的树林下清澈的溪水映照着白色的砂石,美丽的竹子外面一枝斜斜地生长着。可人:可爱。 黄昏信步前村去,香到松林卖酒家。 黄昏时分信步闲逛前往村庄,香气传到松林里卖酒的人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乡村风景图。
【注释】 西池:指杭州西湖。亭:亭台,楼阁。红翠斗娉婷:形容花叶鲜艳夺目。几翻倾:几次倾倒。水上:水波上。听水声:听那水上的笑声。乡社:家乡,故里。樵青:打柴的人。世事:世事沧桑。一毫轻:一点儿不重视。看西泠:在西冷桥一带赏景。西泠桥是西湖十景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景色的词作。词人通过描绘西湖景色的优美动人,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词意境清丽自然
【注释】: 1. 睡起偶成次韵二首——诗人在睡梦中偶然写成的两首诗。 2. 乞得西园作醉乡——指诗人得到一个幽静的园林,作为隐居的地方。 3. 浮生俗务总相忘——浮生即短暂的人生,俗务是世俗的事。总相忘就是全部忘掉。 4. 水云清彻荷香里——水天一色,云水相连,荷花清香袭人。 5. 小艇虚明似洞房——小船透明,犹如一座明亮的洞房。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超然物外
【注释】 1. 赋诗:吟咏诗歌。 2. 舒啸(xiào):长啸,大声的呼啸。 3. 杖藜(lí):用拐杖。古代文人多以杖为步,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杖藜”,即手杖,亦代指老年人。 4.水色山光:指山水景色。不世情:非凡的情怀。 5.午窗:中午的窗户。 6.柳阴啼鸟:在柳树荫下的鸟儿鸣叫。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 首联写自己早晨醒来
瑞莲歌次可行叔韵 太行山下溪名洹,洹溪主人今得贤。 石渠分溜入方沼,种出万柄红白莲。 就中一茄发挺特,艳妆双出云髻鬈。 有如二女降妫汭,翠裙红袖相牵连。 岐分骇目未信宿,里□传耳何喧阒。 波神有为献嘉瑞,要并太史书丰年。 主人谦德不敢有,福善自是天行权。 亭亭植立万花表,可人适在亭之前。 日酣欲语转娇婉,风动似舞尤轻便。 一时图写溢纨素,十日车马空市廛。 昔闻蓂荚曾表异,乃因土阶与采椽。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又名“玉楼春”,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淡妆素服更纤浓。清致不须红。伫目画桥东。一扫尽、人间冶容。 麻姑何在,嫦娥昨夜,飞出广寒宫。天亦为诗翁。把好景、都移此中。 【译文】 穿着素雅的衣饰,更显得娇美纤细。清新雅致不需胭脂涂饰。远眺画桥东头,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们顿时消失了。原来她们都到广寒宫中去了。天空仿佛也成了诗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