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及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分析每句诗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1) 华清宫:即骊山汤池,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唐代时为皇帝行宫.唐玄宗在此建造温泉宫殿,改名“华清宫”. (2) 殿角钟残:殿角上残存的钟声.残,指残余;钟,指报时的铜钟;殿,泛指房屋;角,指房顶的四角. (3) 宿鸦:即乌鸦
【注释】 轧轧:车轮轧轧声。危辙:险恶的车轮痕迹。宿霭(ǎn):早晨的云雾。黄河:指华山脚下的黄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全篇以“早行”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清丽明快的画面。首四句先写“早行”,次六句再写“相逢”。 关下早行 关下早行:在关下早起赶路。 译文:清晨推着车,沿着险峻的山道前行,听到鸡啼独自出发去早行。 关下早行:关下的早行。 译文:清晨
【注释】: 歌风台:指汉高祖刘邦在咸阳城东的一座台榭,他在这里吟咏过《大风歌》。 蒿棘:杂草。 百尺基:高大的基座,指台榭。 酒酣:酒醉。 风词:即《大风歌》。 马上得天下:比喻夺取天下。 解诗:会作诗。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纪念汉高祖刘邦在咸阳城东的歌风台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上片起句写台榭的历史和现状。歌风台是刘邦当年宴饮、赋诗之地,如今已成了荒废的台基,蒿草荆棘丛生
【注释】 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境内,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长安南面而得名。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 徒自倚天生气色,尘中谁为举头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初游终南山后写的一首纪实性很强的咏景之作。全诗以“标奇”、“影人”、“徒自”、“尘中”等词句构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勾画了终南山的巍峨壮丽与长安城的平凡冷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世俗繁华的鄙夷。 首联“标奇耸俊壮长安”
【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旨。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诗句理解分析即可。“戎羯围中过”中的“戎羯”指吐蕃。“塞上还答友人”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在塞上的相遇,以及彼此间的赠答。“归鬓已苍然”中的“归鬓”,即归来之年已至,意谓诗人已年逾古稀,归家之期不远了。“戎羯围中过”中的“戎羯”,指吐蕃军队
【注释】 雁过君犹未入城:诗题一作《寄何绍馀》。雁过,雁群经过。君,代指友人。清贤门、芙蓉苑:都是地名。清贤门为唐京城长安城门名。芙蓉苑,唐长安城东宫苑名。 风波冻马遥逢见:意谓在风雪中,骑着冻僵的马,远远地遇见了你。 革橐饥僮尚挈行:意思是说,你带着皮包,饥肠辘辘的僮仆也还在跟着你前行。 闲坊:幽静的街巷。 别来何寺有泉声:意思是说,自从分别以后,我来到哪座寺院里才能听到泉水的声音呢?
【注释】 带号乞兵急:带号,即佩带兵符。乞求迅速发兵。 鱼鸟欲何归:鱼鸟,比喻百姓。想回到家乡吗? 桑榆尽:桑树、榆树的叶子已落光了。比喻晚年或衰老之境。 书从战后得:战争结束后,得到书信。 血盈衣:指战死将士的血染红了衣服,形容战争残酷。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中和年间,当时藩镇割据,民不聊生,作者写这首诗,是抒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首联:“带号乞兵急,英雄陷贼围
注释: - 神迁不火葬,新塔露疏柽。 - 神迁:指神灵迁移,比喻死后升天。 - 火葬:古代的一种丧葬方式,将尸体焚烧后埋葬。 - 新塔:指新建的坟墓。 - 疏柽:稀疏的树梢。 - 这句诗描述了神灵升天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死后安息的向往。 - 是物皆磨灭,唯师出死生。 - 是物:指世间万物,包括人、事物都终将消失。 - 磨灭:消失、消亡。 - 这句诗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生死轮回的认识和接受。 -
寄省中知己 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花开封印早,雪下典衣频。 怪木风吹阁,废巢时落薪。 每怜吾道苦,长说向同人。 注释: 1. 门掩清曹晚:门被关闭,清曹(指官府)的晚上很安静。 2. 静将乌府邻:静静地坐在与乌鸦相邻的地方。乌府是古代的一种官邸,乌代指乌鸦,这里可能指代某种官邸或住所。 3. 花开封印早:花朵在封印之前就已经开放。 4. 雪下典衣频:在下雪的日子里典当衣服。典衣即典当衣物
【注】太白峰:在今陕西宝鸡。 【译文】 云深时游赏太白峰,不要吝惜遍探奇峰险峻之处。 山顶上多的是灵迹奇观,尘世间很少有人知晓。 悬崖峭壁上倚靠着冻瀑飞流,猿猴过处留下孤枝残影。 出定之后又有什么烦事,相逢之时必定有诗可吟。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的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他的祝福。全诗以“云深游太白”开篇,描绘了太白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