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吉
诗句原文: 曾为汉帝眼中人,今作狂胡陌上尘。 身死不知多少载,冢花犹带洛阳春。 译文: 她曾是汉帝心中的佳人,如今却变成了荒漠中无人知晓的尘土。虽然她已离世多年,但墓上的花朵依然带着洛阳春天的气息。 赏析: 蒋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昭君一生的感慨和哀思。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王昭君生前的辉煌,而后两句则描绘了她在历史长河中的消逝。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得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诗人骑马来到高溪之边,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他驻足在溪边,望着眼前这流水潺潺的小溪,不禁想起了自己离家万里的游子之情
【注释】 旅泊:客居他乡。 鹦鹉洲:位于今湖北鄂州西南长江中,又名江州。 红楼:即朱楼,泛指高楼。 吴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翰林学士时写的。诗人在长安的住所附近有一片湖,叫曲江池,池边有一座高高的楼阁,名叫红楼,所以诗人称自己的住所为“红楼”,并写了《夜泊牛渚怀古》一诗,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此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长安住地附近的景色和感受
注释: 出门争走九衢尘,意思是说人们纷纷出门追逐名利,而我却要避开这些尘世的纷扰。 总是浮生不了身,意思是说我的生命像飘荡的云一样,无法安定下来。 惟有水田衣下客,意思是说只有那些在水边的农田里劳作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 大家忙处作闲人,意思是说在大忙的时候,我就像是一个闲人,静静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独到见解,他认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
昔年簪组隘丘门,今日旌幢一院存。 何事商于泪如雨,小儒偏受陆家恩。 注释: - 昔年簪组隘丘门:昔日的文人雅士们,曾经挤在狭窄的山门前。 - 今日旌幢一院存:如今却只有旌旗和旗帜点缀着这个院子。 - 何事商于泪如雨:不知为何,我想起过去的事就像泪水如雨般倾盆而下。 - 小儒偏受陆家恩:年轻的学者们总是容易受到那些权贵的厚爱。 赏析:
注释:我正在巡堤,听到有人在唱歌竹枝词,这时正是月明星稀,风平浪静的夜晚。但是只有我一个人会唱这首歌曲,我的兄弟都在长江之南(指荆州一带)。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巡江堤时听到竹枝歌的情景。前二句点出时间、环境,三、四句写出自己的孤独之感和兄弟们不在身边的遗憾。“弟兄俱在楚江湄”一句,既写出了兄弟离散的悲怆,又表现出诗人对兄弟们的关切,也暗含了诗人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注释】瘦马羸童:瘦弱的马匹,年幼的孩子。行背秦:背着秦地(即今陕西省一带)。暮鸦撩乱入残云:傍晚时分飞来的乌鸦在落日余晖中翻飞,搅乱了天空的云彩。北风吹起寒营角:北风刮起了边陲军营的号角声。榆关:古关名,位于今河北张家口市以西,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人尽闻:人人都听到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戍边士兵生活的诗。全诗描写的是一幅北方边塞特有的壮阔图景。首二句写诗人随瘦弱的战马、年幼的孩子
【注解】 樵翁:指砍柴人。 貙虎:老虎的幼崽。 路傍花发无心看,惟见枯枝刮眼明:意思是说砍柴人砍柴的时候,看到路边开满了野花,却没有心情去欣赏,只是看到那枯黄的树枝在刮过他的眼睛。 【赏析】 此诗写砍柴人的辛劳。开头两句写砍柴人入山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砍柴人砍柴途中所见所感。“路傍花发无心看”一句,既表现了砍柴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砍柴人艰辛的生活处境。“惟见枯枝刮眼明”一句
注释:我无缘无故地抛弃了钓鱼来追求名声,却无法在溪山之中养性情。自我反省,我自身并不是真正的通达之人,今天我应该羞愧地拜见四位先生。 赏析:诗人在《四老庙》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诗人认为,追求名声并非真正的目的,而应该通过养性、修身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现实中的他却常常被名利所困,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他感到羞愧和自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
注释: 1. 题商山修路僧院:商山,地名。商山修路僧院是唐代僧人宗密的道场。宗密在商山修路时曾住过一座寺庙,后来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寺院,因此得名“商山修路僧院”。 2. 此句的意思是说:“这个地方修行的人已经很多,山上的草都枯死了。” 3. 草堂生计只瓶盂:草堂指的是僧人的住所,瓶盂指的是僧人用来喝水的器具,这里指代僧人的生活用具。 4. 支郎既解除艰险:支郎,即宗密,是唐代著名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