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
夜风轻抚仙草香,道人出山共此方。 从今莫论安刘事,主圣臣贤正可昌。 注释:在一夜的清风吹拂下,仙草散发出淡淡的芳香,隐居的道士们也一同走出了深山,来到了这个世间。从今以后,不要再去谈论安定刘氏江山的事情了,因为主上英明,臣子贤能,这才是真正的盛世。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宁静的自然景象,以及道士们出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期待。他希望君主英明,大臣贤能,国家才能真正安定繁荣
《和少陵六绝·其五》:历史与现实的回声 林俊,明朝福建莆田人,字子振,号东山,又号青莲居士。他生于1452年,卒于1527年,是明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内容深奥著称,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在明代文坛上,林俊的作品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而闻名。 《和少陵六绝·其五》是林俊的一首杰作,它不仅是对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种致敬,也是对自身时代的一种反思
【注释】: 寄:寄托,引申为“留”。 失足几坠:差点跌下。 云:指山中之云雾。 青冈:青色的树木。取径:取路。微:小。 石洞:指山洞。 闲:安静。 故教:因此。藤刺:即攀缘的植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他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首句“老难筋力出应稀”,描绘了诗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前行的情景
和少陵六绝之二 汉调犹平子,嗣响郦炎格已休。阅尽盆渠都是水,何曾日夜大江流。 注释:汉代的乐调与平子的诗歌相似,后来的继承者已经停止使用这种风格。我已经看遍了所有的渠道都是水,哪曾见过日夜都在流动的大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现代文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古代诗歌传统的怀念和对现代文学创作风格的担忧。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体验
注释:柴桑归爱一身轻,指我回到柴桑后感到身心轻松。中路黄花到眼明,指在途中看到菊花时,它的色彩和光泽使我的双眼明亮。不见芙蓉见秋水,指虽然看到了荷花,但我更喜欢秋天的湖水。最难摹索是风情,指无法用文字或绘画来描绘出那种难以捉摸的风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注释】 ①龙山: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葑门:古吴县的城门,即今苏州城西门。 ②惠菊:指诗人赠给朱孔年的菊花。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舟行途中,因风带雨,江面波涛汹涌,时断时续,而未能如期到家。颔联写去年龙山送酒之盛况,今日葑门黄花已盛开,故作感怀之辞。全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余仲栗在赴海南道别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海南岛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诗句: - 珠崖开粤镇,兵卫壮殊方。 - 鸟鼠驯诸洞,蛟螭避七洋。 - 梯航周道路,卉服汉冠裳。 - 廨宇花梨柱,人家牡蛎墙。 - 陶型居士品,绳引重官常。 - 蓣叶分黎饭,椰盆咋蔗浆。 - 浦珠联象郡,夷马凑牛场。 - 罗密骈村市,槟榔并舍尝。 - 果坊人面白,酒榼树头香。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前提下,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其中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意境和情感等需要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 【答案】 注释:(1)“少陵”,指杜甫,“六绝”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北征》、《三更》《春望》。 (2)“汉魏名家几世人”
【注释】 孔林:孔子的墓地。次吴文定公韵:指杜甫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之诗,其中就有“孔林犹纸薄”之句。孔林:孔子死后葬于鲁城北门(今曲阜市南)泗水岸边的土山上,孔子弟子和后儒为纪念孔子而立庙于墓旁,故后人称此为孔林。 鲁阜: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西南。宿阴翳:指孔庙的幽暗处。孔林:孔子死后葬于鲁城北门(今山东省曲阜市南)泗水岸边的土山上,孔子弟子和后儒为纪念孔子而立庙于墓旁
虞歌:即虞舜的民歌,相传舜曾以《九韶》、《六律》、《五弦》等乐曲教化百姓。风雅:《诗经》中“国风”和“雅颂”是古代诗歌体裁的总称。《九韶》《六律》《五弦》都是上古时期的乐谱,后来成为音乐教材。汉选:指汉代乐府中的诗篇。刘曹:东汉末年著名音乐家刘向、曹操。 注释:虞舜的民歌传扬了古代的风雅,汉代乐府中的诗篇延续楚辞的创作。嵇康、阮籍继承并发扬了这种风格,他们的作品难以让人突然拜倒在刘向和曹操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