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皋
风尘不记别君年,烟雨重逢思渺然。 试问交游湖海遍,何人能觅孝廉船。 诗句释义 - 风尘不记别君年:这句话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即使经历了许多风尘仆仆的往事,也仿佛未曾与朋友分别过一般。这里的“风尘”象征着世事变迁或人生旅途中的艰辛,而“不记”则表明这种经历已被遗忘或淡化,突出了时间的快速流转。 - 烟雨重逢思渺然:描述了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重逢情景,其中“烟雨”增添了一种朦胧美
注释:刘山人送牡丹花,其中二朵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嫩嫩的茎干被泥土封裹着,却不怕寒冷,被移到新近栽种在石栏边的园圃里。这朵红色的牡丹花和绿色的叶片都充满了爱心,似乎在期待与主人团聚。另外一朵则像是用翠绿的幕布装饰着金色的酒杯,主人十分在意观赏它。 赏析:刘山人以牡丹花作为礼物送给了作者,这是对作者的极大赏识。诗的前两句写牡丹不畏严寒,移栽于石阑旁。"嫩梗泥封不怕寒"中的“嫩梗”指嫩芽或幼苗
【注释】刘山人:指唐末诗人刘禹锡,因曾隐居在洛南县(今河南省洛阳市)的玄都观,故号“山人”。牡丹:名贵的花卉。《全唐诗》中录其诗三卷,其中《刘梦得集》一卷。淮上:指淮河以北地区。名花相赠:以牡丹作为礼物送给别人。亲栽:亲手栽种。遮莫:任凭。 【赏析】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首句是说,自己骑马过淮河来,收到刘禹锡赠送的牡丹花。次句是说,这束牡丹花是我亲自栽植的,刘禹锡把它作为礼物送过来
注释:几度春风在上林,逍遥自在我心深。依靠你那照胆的玄经,未必能看透野鹤的心。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赠给好友倪相士的诗。前两句“几载春风别上林,逍遥吾已入山深”描述了诗人在上林度过多年后,终于决定归隐山林的情景。第三句“凭君照胆玄经在,未必能窥野鹤心”则是说虽然有照胆的玄经在手,但未必能窥探到野鹤的心性。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山林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六十年来片墨新 品题珍重惜词人 不知万卷楼空后,多少珠玑委路尘。 注释: 六十年过去了,留下的笔墨如同崭新的一样,每一笔每一划都值得仔细品鉴和珍惜,因为这是词人的心血结晶,是他们智慧的体现。万卷楼中曾经存放着无数珍贵的文献和书籍,如今这些书楼已经空无一物,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书籍都已经散落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它们的价值已经被时间所掩埋。 赏析: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的《题董太史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苍厓古寺白云封,上有天池写玉龙。 - 苍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 - 古寺:古老的寺庙,通常历史悠久,充满沧桑感。 - 白云封:形容云雾缭绕,如同云雾被封存在山顶一般。 - 天池:这里指的是山顶上的天然水池,有时被称为“天湖”或“瑶台”。 - 写玉龙:用笔触描绘出山峰如同玉制龙的形象。 2. 想得高人濡墨处
注释:在人间曾经见到过署书的奇才,如今他的残卷上又写上了这首诗。想象他在翰林院供职的日子,他的风流文采更胜过谁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杨五川的书法艺术,来表达作者对杨五川为人的敬佩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能以少总多,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丙午十一月内侄张世卿茂才宅桂花盛开因赋 其二 一种天香学士家,栽时尔祖侍金华。 不缘孙子重攀折,那得寒堂再作花。 注释:一种香气四溢的美,如同学士之家的珍贵之物。在栽种它的时候,你们的祖先曾经侍奉过金华。如果不是因为孙子再次攀折,那么寒舍之堂又怎能再次盛开如此美丽的花朵? 赏析:此诗通过描述桂花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家族荣耀和传承的自豪。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关怀
解析: 江南十月早寒催,杨柳千条叶半摧。 闲杀六桥堤上路,月明不见踏歌来。 注释: 1. 江南:指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浙江省和江苏省一带。 2. 十月:指的是农历十月,这是初冬时节。早寒:意味着天气开始转凉,寒冷的气候提前到来。催:催促,加速的意思。 3. 杨柳:这里特指西湖边的柳树,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千条叶半摧:形容柳树的叶子大部分已经凋零,只剩下一半还在顽强地生长。 4. 闲杀
【注释】 桂:指桂花树。飘香:香气四溢。重开:再次盛开。璧月:即明月。至:到达,这里指十五的月亮。长至:农历每月十五日。午夜时:十二点整。 【赏析】 《丙午十一月内侄张世卿茂才宅桂花盛开因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首联写老桂虽迟,却更奇;颔联说即使再经朔风吹拂,仍不惧风雨,依然傲然开放。颈联则赞美桂花在中秋之夜,与明月相伴,可与中秋月争光。尾联则赞美桂花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