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彦
【注释】 高明:县名,故址在今安徽省泾县。高明南有座山,山上有洞云寺,为李白所建。高僧鉴真和尚曾从日本回国后到此游历。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山上建起一座寺。高明南还有一村,村中住着一位僧人名叫道安。诗人与道安交好,时常去访他。 西来:指自日本国经朝鲜半岛至唐的路线。 “长林”句:意思是说,虽然知道知音者不多,但是还有高人能欣赏你的才华。 “犹(yu)有”句:意即还有人赏识你。
【注释】 垂柳:垂丝,下垂的柳枝。绾:连接。晚霞:夕阳余晖。溪深:水深处。桃花:岸边桃花盛开。渔艇过从惯:渔舟经过很平常。天下车书正一家:指四海之内,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字都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它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向往之情。 首句“垂柳千条绾晚霞”,写垂柳与晚霞相映成趣。这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垂柳比喻成一位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少妇
题画 其一 一瓣芳心解卜邻,谢家庭院米家皴。 清时已入君王操,不向湘皋伴楚臣。 注释: 一瓣芳心:比喻女子的心。解:懂得。卜邻:指选择邻居。谢家:指南朝诗人谢朓的故居。米家:指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皴:指绘画技法,用淡墨勾勒出山石的质感。清时:指清明的时节,也指清明时的风月。君王:指帝王。操:指操持、执掌。湘皋:指湘江之畔,泛指南方。伴:同“伴”,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宿高明城南野人家 其二》是一首明代陈邦彦创作的词,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析和赏析。 从“忧国谁当着一鞭,山翁犹自泪泫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深沉的爱。这里的“忧国”体现了诗人为国家担忧的情感,而“对着一鞭”则可能象征着他身负重任,时刻不忘国家的命运。山翁仍然在流泪,则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忧虑无法释怀,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情感。 “龙钟愧我非裴度
宫词其一 金屋深夜记得漏痕,和銮初度兽炉温。 不必细问宫中语,才伴羊车是主恩。 注释: 宫词:宫廷诗。唐代皇帝在位时,往往写诗以记述宫廷中的各种生活,这些诗被称为宫词。 金屋:指华丽的房屋。 宵深:深夜的时候。 漏痕:漏壶中的滴水痕迹。古代计时工具之一,用来计算时辰。 和銮:调谐乐器的銮铃,这里指帝王所坐的车驾。 初度:初次举行仪式。 兽炉:古代的一种铜制火炉。 须:需要,一定要。 细问
诗句原文: 湛湛千峰紫逻深,谁知泽畔有行吟。 投閒合是林居士,居士原来不姓林。 注释: - 湛湛千峰紫逻深:形容山峰的紫色非常浓厚和深邃。 - 谁知泽畔有行吟:表达了对在河边行走并吟诵的人的好奇,可能隐含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或感慨。 - 投閒合是林居士:暗示这位隐居者原本并不是真正的居士,而是被误认为。 - 居士原来不姓林:进一步强调了隐居者的身份和来历,与“投閒合”相呼应
【注释】 留石堂:诗人自号,其居所名“留石堂”。严秋野:严子陵,东汉初年著名隐士、思想家。郡守:古代官名,即太守。楚台:即楚台山。在今浙江余姚西南。半沉浮:指楚台山的山峰时隐时现。五马骖驔:指汉光武帝刘秀南征至粤海(今广东),乘五马御风而行。粤海头:指粤地海滨。叩阍:指上书求见皇帝。此日:指今日。使君:对太守的尊称,此处指严子陵。能:能够。与:偕同。此句意为:今日我请求觐见皇上
结客凭将报主恩,相看犹喜鬓毛存。覆巢破卵家何在,风雨孤舟度海门。 注释解释如下: 结客:古代指有侠义心肠之人。报主恩:报答君主的恩情。相看:互相看着。犹喜:仍然喜欢。鬓毛存:头发依然存在。覆巢破卵:比喻家已破碎。家何在:家在哪里?风雨孤舟:在风雨中独自乘船。 作品赏析: 《同云淙相国夜泊·其二》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陈邦彦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侠士在夜晚与朋友相聚的情景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八桂诒来粤所稀,即教携去未云非。” 这句诗的意思是“八桂之宝流传到岭南很少,即使带走也并非易事”。八桂是指广西,这里代指珍稀物品。"诒"在古汉语中意为传递、传承,"稀"表示稀有或少见。"即教携去未云非"表达了诗人对于珍贵文物被带走时的无奈与不舍。 第二句:“如何皂盖三年远,不载青山一石归。”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官员(皂盖)已经离开三年时间
注释:三玉城在东面,一水环绕。招提寺在女墙旁边。行云野鹤都没有固定的归宿,就像陶潜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东还书白业庵壁时所见的美景,通过“三玉城”、“一水回”、“招提”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喜爱之情,因为陶渊明的诗中常常流露出这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