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冀
``` 涧底云根湿,林稍风叶鸣。 何时明月夜,来此听秋声。 诗句释义 - 涧底: 描述的是山谷中的水流,涧是小溪的意思。 - 云根湿: 形容山涧的水流经过岩石露出的根部,水气使得岩石部分湿润。 - 林稍: 稍微指的是树木的顶端或较远的枝头。 - 风叶鸣: 风吹过树林时,树叶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 - 明月夜: 在月光明亮的夜晚。 - 听秋声: 在秋天的夜晚,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注释】:紫陌:指京城长安的官街。多芳草:多指繁花似锦,也暗含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之意,这里指春天到来,草木生长繁茂。阅世:经历世事,喻指人生历程。百年虑:一生的忧虑。空怀:白白地怀抱。身:身体或生命。 【赏析】:此诗为诗人对范景先先生所赠之书简的复答。范景先,字景初,建安人。曾任尚书郎。其为人清正有节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问候和对人生、历史的思索。 首联写京城长安的繁花似锦,春意盎然
注释:学习需要不断练习,就像农夫耕耘田地一样。我们的努力可以终身持续下去,不需要期待每年都有丰收。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范景先先生的,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诗中“种学须时习,工夫似力田”意味着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就像农民耕作田地一样。而“终身似穮蓘,不必问丰年”则表达了一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态度,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应放弃努力。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山城:指临安。范景先:即范成大,字景仁,南宋著名诗人。先生:对人的敬称。次前韵:即次韵(第二声)前人诗的韵脚。奉简:敬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以写春日山居生活为主,通过描绘山居中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情。首句“二月山城暖”,写山城春天的气候温暖。“春风到小轩”,写山中春天的景色。次句“茅檐喧燕雀”,写山中燕子和喜雀在屋檐下欢歌笑语。三、四两句写桃李不言语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露冷三秋月” - 字面解释:秋天的夜晚,露水冷冽,月光也显得寒冷。 - 文化内涵: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万物准备入冬的时刻。在这样的季节里,露水和冷月都是对即将来临冬季的象征。 - 情感色彩:表达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情感,可能是诗人独自在深秋时分所感。 第二句:“香清十里风” - 字面解释:十里路之外都能闻到香气,说明花香非常浓郁。 - 文化内涵
童冀的《题云山小画二首·其二》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作。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1. 诗句翻译: 不踏乡山路,于今又几年。 茅檐知不远,只在白云边。 2. 译文释义: 不再踏上那条通往家乡的路,已经过了几年。 茅草屋檐知道并不遥远,就在那片白云的边缘。 3. 关键词注释: - 乡山路:指作者曾经走过的道路,这里表示对故乡的怀念。 - 又几年:表示时间的流逝
诗句如下: 不到家山久,茅檐长薜萝。 最怜春雨后,幽径白云多。 接下来是该首诗的翻译和赏析: 1. 译文: - “不到家山久,茅檐长薜萝”描绘了诗人长久未归,家中茅檐被薜萝覆盖的景象。 - “最怜春雨后,幽径白云多”表达了对春雨过后,竹林中白云密布景色的喜爱。 2. 赏析: - 这两句通过简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 诗句运用了“不到”、“茅檐”
【注释】 浮生:人生。何荏苒(rěn rǎn):多么短促、迅速。百岁:指人的一生。悲欢:欢乐与悲伤。留得:留下,保持。脩名:美好的名声。从教:任凭。后代看:让后代去评价。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是: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匆匆,百年之后留下的只有名字而已,那么,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呢? 首句“浮生何荏苒”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第二句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人生百年后,只留下名字的问题
【解析】 “病起偶成”是题目,点出了写作内容和题材。“春归了不知”一句,作者由春景而想到自己的病体,春天已归,自己却依然生病,心中十分难过。“开门见芳草”一句,诗人又想到了自己的疾病,春天来了,自己却不能像春天一样自由自在,只能呆在床榻上,这不禁让诗人感到无奈。最后两句,诗人由春天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春天来了,而自己的身体却还没有恢复,这不禁让诗人感到惋惜。这首诗以写景为主
【释义】 在南山的屋后种上青松,美丽的景色犹如庐山。喜欢购买山中的田地,春天到来时一同挥动锄头耕种。 【注释】 南山:山名,位于今安徽境内。 秀色:美好的景色。匡庐:山名,又名匡山、南岳,在今江西星子县东北。 把锄:用锄头翻土。 【赏析】 这是诗人为范景先写的一首诗,写自己与朋友共同经营田园之乐。首联描写了南山的美景。颔联点出了“好买山中地”的目的,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