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太平、隐遁等生活状态的思考。 第一句“梅花落尽满荒园”描绘了春天到来,梅花凋零的景象。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然而在春天来临之际,它已经悄然逝去,使得荒芜的庭院变得寂静无声。 第二句“晓看檐前积雨痕”描述了诗人清晨起床,看到屋檐上积存的雨水痕迹的情景。雨水的痕迹如同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闻道飘然赋遂初,归来子舍乐何如。 日穿南牖问安后,春护北堂视膳余。 自有菜衣供色笑,不将菽水换簪裾。 相逢莫讶休官早,正值慈闱健起居。 注释: 1. 闻道:听说。黄迂父:这里指诗人的朋友黄迁父。 2. 赋遂初:辞官归隐。遂初:回到最初的状态。 3. 归来子舍:回到自己的家中。子舍:对男子的谦称,即“家”。 4. 日穿:阳光穿透窗棂。 5. 问安:向人问候。 6. 春护:春天照顾。北堂
幽居端不负斯堂,看剑衔杯引兴长。 旧业传家帷尚灺,华文照世箧先光。 图书以外他无物,庭户之间别有香。 便拟卜邻傍此地,偏因丘壑性难忘。 这首诗是王禹偁的《过吴间十掬芳斋即席赋赠》。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读: 1. “幽居端不负斯堂”:诗人表达了对这个地方(芳斋)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认为这里能够让他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隐居生活。 2. “看剑衔杯引兴长”:这里的“看剑”可能是指观赏宝剑
【注释】: 1. 灯夕即事:在灯节的傍晚,诗人看到园门关闭得很晚,于是便出来欣赏夜晚的美景。 2. 茗烟迥出竹林间:茶香袅袅升起,远远飘出竹林深处。 3. 煨残黄独僧初定:和尚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吃晚饭了(僧人在斋戒后才能吃饭)。 4. 踏遍青苔客未还:诗人踏遍了青绿的苔藓,而客人还没回来。 5. 灯影终嫌霜月澹:灯光显得有些微弱,因为月亮被霜气覆盖而变得很淡。 6. 花枝应怯冷风顽
【注释】 寄答伍铁山先生二首: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诗作。伍铁山,名不详。“二首”指第二、三两首。 千里同风事若何:意思是与朋友虽远隔千里,却如同同风一样。同风,比喻同心协力。 玄沙白纸转誵讹:意思是用玄沙白纸写字,字迹容易变坏,容易出错。誵讹,错乱。 交亲散后身犹累,笔砚焚馀懒未过:因为与朋友分离后,感到身上有负于他们,所以懒得动笔。笔砚,指书写的工具。 只被鹿裘归谷口,难随鸿翮出岩阿
戊申年除夕,诗人向道友们展示自己的诗作。 空惊华发逐年陈,又遇寒岩一度春。 屋角梅花香入座,尊前柏叶味宜人。 家风好共安冷澹,岁月何须判旧新。 榾柮满炉消永夜,梦魂不到鳄江滨。 注释: 1. 戊申年除夕:农历年份为戊申的除夕之夜。 2. 空惊华发逐年陈:感叹时光流逝,感叹自己已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 3. 又遇寒岩一度春:在寒冷的岩石上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4. 屋角梅花香入座
【注释】 褦襶:指小。 恕老颠:原谅年迈的僧人。 贪嗔:贪欲和愤怒。 痴:愚昧无知。 情想:情感欲望。 新业障:新的烦恼障碍。 梅妻鹤子:梅花为妻,白鹤为子。 没眼禅:不见面的禅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世事的厌倦和对佛理的追求。 第一句“褦襶何曾恕老颠”,意思是说,我从来没有原谅那些老年的僧人,因为他们总是那么贪欲和愤怒。这里的“褦襶”是形容人的衰老状态
寄寿孙戒庵 苏门隐者嗜林泉,一啸鸾音许孰传。 静里生涯资竹树,闲中经济课云烟。 刀圭药熟追思邈,法磬缘深踵道玄。 世出世间无不可,龙湖今得比桃川。 注释与赏析: 1. 苏门隐者嗜林泉,一啸鸾音许孰传。 - 苏门:指宋代的苏轼、苏辙等人聚集于杭州的文人群体。他们喜欢山林和泉水,以隐居生活为乐。 - 嗜:热爱。 - 林泉:指自然风景。 - 一啸鸾音许孰传:意思是在山林中高歌长啸,声音能传遍天际
这首诗是一首祝贺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黄河岸畔的秋景,来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羡慕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成佛生天谁后先”,意思是说,成佛升天的神仙,谁先谁后,已经不重要了。这里的“谁后先”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超然态度,认为生死轮回,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需过于执着。 第二句“幻人同种幻因缘”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虚幻性。这里用“幻人”来形容人们,暗示他们都是生活在虚幻之中
白云堆里数峰阴,苍翠的山峰掩映在这如烟的白云之间,山间溪水潺潺流过。 卜筑刚栽棣萼树,刚刚定居下来,就种下了两株棣萼树,象征着兄弟情谊。 幽栖时费蓼莪吟,在隐居的日子里,常常吟诵那篇《蓼莪》,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溪山结侣情偏挚,与自然为邻,与山水为伴,这种深情挚爱的情感显得尤为真挚。 屺岵兴思感独深,每当想起远方的亲人,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如此的深切。 誓墓终偕兄弟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