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仁渊
【注释】 络绎:形容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邮筒:指信箱。小奴:指书信的收件人。锦模糊:形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岁杪:年底。催租外:在催讨租税以外的事情之外。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以戏谑的口吻写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和交往,同时对一些官场中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全诗以“邮递”作为线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朋友间互相来往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中人的不满情绪。 第一联“络绎邮筒递小奴
虚廓园的海棠烂若朝霞,归有感呈园主人三首 翠袖朱唇日暮时,纷纷桃李尽无姿。 夜深应梦烧银烛,春影婆娑系我思。 译文: 翠绿的衣袖,鲜红的嘴唇,日暮时分更显得娇艳,但桃花李花都失去了往日的姿态,变得萎靡不振。深夜里,我在梦中点燃了银烛,映照出那婀娜多姿的身影,仿佛在牵引着我的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以及在这个夜晚中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冯钝吟先生四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我生已晚愿难偿。” > 注释:我的一生已经很晚了,但愿望很难实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第二句:“望古徒思爇瓣香。” > 注释:望着古人的背影,我只能思念着焚烧的香烟。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仰望历史的场景
【注释】: 1. 歌哭穷途若个知,独清浊醒自言痴:我哭泣于道路穷困之中,又有谁知道?只有清醒的人自己知道是痴迷。 2. 美人香草多哀怨,半出行吟泽畔时:美丽的女人和香草有很多悲伤和怨恨,当她们在半路上行走时,吟诗作赋。 【译文】: 赠冯钝吟先生四首 我哭泣于道路穷困之中,又有谁知道?只有清醒的人自己知道是痴迷。 美丽的女人和香草有很多悲伤和怨恨,当她们在半路上行走时,吟诗作赋。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①“探幽”“穿岭外”,点明诗人的游览地点;“石壁掩禅扉”,写景兼点题。这两句是说诗人游石壁精舍,先从山外探幽,然后穿行在岭上。石壁精舍隐藏在岩石之中,与世隔绝。 ②“湖影连天阔,山光卷浪飞”,点出诗中之景。“湖影”指湖水映照天空的倒影,“山光”指山峰反射的光辉,“卷”字写出了波浪翻滚的样子。“连天”“卷浪”都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辽阔。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
吴儒卿先生来寓读述怀诗蒙赠大篇成绝奉答 飒飒西风洒面凉,新诗吹到木樨香。 偶经小劫谪尘寰,不食丹砂自驻颜。 伏枥休嫌无伯乐,天留名士住名山。 赏析: 方仁渊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
【释义与译文】 第一首: 木叶凋零,芙蓉湖畔一片冷寂。众芳寂寞等待春天归来。冬日里朔风阵阵,似乎怕扫诗人的诗兴,一夜之间将那琪花吹开。 注释:锡山,地名,今属江苏省无锡市;方伯,官名,指地方行政长官;遇雪二首,即《雪》诗两首;木落蓉湖,指秋天落叶满地,湖水寒冷的景象;众芳,泛指花草树木;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待春回,指盼望春天来临;朔风,北风;恐扫,担心扫去;琪花,美玉般的花;吹遍,吹动,吹开
第一句“吴儒卿先生来寓读述怀诗蒙赠大篇成绝奉答”,是说吴儒卿先生来到我的住所,阅读了我写的关于自己生平的诗歌,并给我赠送了一首长诗。第二句“晴窗馀事写黄庭,换得鹅群满蓼汀”,是说在晴朗的窗户下,我用闲暇的时间写下了黄庭经,结果得到了一群鹅。第三句“分付小童安笔砚,墨池深对远山青”,意思是让我的小童去安放好笔砚,墨池深深地对着远处的青山。 注释: 1. 《黄庭经》:道教经典,相传为王羲之所作
注释:荒芜的野草遍地,春天来了却无人欣赏;只有那山边的一块石碑,依稀可见古人的遗踪。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冯钝吟先生的四首诗中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古代隐逸者的怀念之情。他赞美了那位遗民的遗风遗韵,表达了对他精神境界和高尚品德的景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
【注释】 道子:指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他善画山水,兼工花鸟,尤长于金碧山水。他的山水画,色彩浓丽而富丽堂皇,气势宏大而雄伟壮观。 生花双管: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点如山崩”的传说,后人据此称其书法为“点如漆”,又称“点如漆上飞白”。这里用“生花”比喻书法之美。 瓣香:佛教用语,表示虔诚敬礼。雅愿:恭敬的心愿。 集益:取其益处。多师:多学。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赞美李思训绘画艺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