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中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龙隐岩:“龙”通常代表权力或地位,此处可能是用来形容某人的尊贵身份。“隐岩”则可能意味着退隐或隐居。全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不屑,或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 2. 轩冕傥来仍假借:“轩冕”指的是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和官服,这里指代高位和荣耀。“傥来”表示意外或偶然获得。“假借”则表示依赖或借助。整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意外获得的高位并不珍惜,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负担。 3.
【注释】 ①依:依靠;岫:山崖。 ②亭亭:形容松树高耸直立的样子。 ③清节:指高尚的节操。累:拖累,有“牵涉”的意思。 ④秦时:指秦始皇时期。 【赏析】 《咏松》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松树的描写来表现其高洁、坚韧的品质,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四句,首句写松树生长环境的险峻,次句写松树独立的姿态,末句写松树清高的品质。前两句以“岩岫”“霜雪”等自然景色衬托出松树的高洁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结合着诗句体会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最后通过诗中意象及艺术手法的分析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通假字的写法:如“杞”通“梓”,指梓树;“丹井金龙藏洞府”中的“金龙”是神话传说。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此题要注意关键词语“坏壁”、“旧题”、“高情应怪”、“赏音稀”、“无今古”、“云水”
【注释】 ①长叹:深长的叹息。②玉关还路:指通往玉门关的路,这里指归途中的艰难险阻。③定远:即李广,西汉名将。④斑:花白的鬓发。 【赏析】 《过严关有感》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在出使安西时所写,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边关艰苦的生活环境及将士们的生活状况。全诗意境雄浑,风格苍凉,语言质朴,感情深沉,富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首句“大抵孤忠报国难”
注释:我虽然年事已高,但尚未到应当退休的年龄,就已经得到了辞去官职的资格,我依然像风中的松竹一样挺立不倒。最适宜我的还是那清贫的宅院,可以让我尽情欣赏那美丽的江山美景,也可以让我看到那些满头的白发。 赏析:此诗是韩愈在81岁时所作的一首赠给友人韩迥的七言绝句。诗中“未衰”二字,点出自己虽年老体衰,但精神尚健;“得悬车”两句,写自己已经得到辞官退休的资格
【注释】1.貔貅:传说中能吞食百兽的猛兽,借指勇猛的军队。2.犬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之一,以善战著称。巢穴:指盘踞的地方。3.封侯印:指帝王赐予的官位和爵禄。4.爱卿:对官员或贵族妻子的美称。 【赏析】此诗是韩琦为他的部属贾爱卿所写的一首词。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愿望和对贾爱卿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心和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权力的渴望
注释:文命,即大禹。阿衡,官名,传说尧时以九鼎为国宝,铸于鼎上的文字称为“篆”,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字。 译文:大禹的力足以平定水土,尧帝的功绩也使皇天动容。他的形容不在麒麟阁上,因为那时的君臣都是自然生成的。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借颂扬历史人物,表达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政治改革的期望。诗人通过赞美大禹和尧帝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期望。同时,诗人也借古讽今
【注释】 过严关有感 其二:过,经过。岭外,指广西桂林一带。玉门关:汉时西域要道,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小方盘城附近。 【赏析】 此诗是作者经过岭南而作,抒发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情。 首句“四年岭外得生还”,是说四年前从岭南逃回,侥幸得以生还。这一句中“生还”二字,既是实写自己历尽艰险,又含有自谦之意。“自顾无功但愧颜”,意思是说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可夸耀,只是愧对国家而已
翠壁凌云耸,禅房面水开。 岩高石□□,地胜隔尘埃。 □□檐前竹,江□□□来。 □□无限景,得意几徘徊。 注释: - 翠壁凌云耸(翠壁:绿色的山壁;凌云:直上云霄;耸:耸立)——形容山峰的壮丽景象,如同翠绿的山壁上直插云端的巨石。 - 禅房面水开(禅房:佛教寺庙中的修行场所,通常设有供僧人打坐修行的房屋;面水:面向水面)——描绘了寺院中修行场所的布局,即僧人修行时面对的水面。 - 岩高□□□(岩
注释: 幽居日日数归程,已经写了好几本华严经。 门外初寒江气白,岭头多雨晓痕青。 曾逢饭颗嘲山笠,应该载着鸱夷笑井瓶。 客土相思空引望,天涯风景似新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李明叔理定道中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首联“幽居日日数归程,已写华严两帙经。”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人每日都在思考如何回到故乡,他已经写下了好几本关于华严经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