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中
子陵二首 其二 社稷功名出隐沦,天高听远亦应闻。 庞眉一去无人问,七里商山但白云。 注释: - 社稷:古代指国家,这里特指国家和朝廷的功名。 - 出隐沦:走出隐居的状态,即开始参与世事。 - 天高听远:形容声音传播得远。 - 庞眉:双眉间长有皱纹,通常用来形容年老或愁苦。 - 七里商山:指商山地区,位于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赏析: 《子陵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李师中的作品
这首诗是诗人在嘉祐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实现壮志的遗憾,以及对人民的深深感激之情。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镇抚四夷吾道在”。这里的“镇抚四夷”是指安抚四方,让四方安定的意思,而“吾道在”则表示诗人坚信自己的理念与做法是正确的。这两句话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去安抚四方,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看到第二句:“可怜壮志日因循”
【注释】 “嘉祐”指北宋仁宗的年号,“受命来岭外”,是说宋仁宗皇帝命令他到岭南去任知州。“七年”,这里是指嘉祐三年(1058年)开始任职到嘉祐七年(1062年)十一月得请回京任济州知州这段时间。“感恩顾己”,是说自己在岭南任职期间,对皇上的恩泽十分感激。“喜不自胜”,是说自己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留诗四章以志岁月”,是说在岭南任上,他写了四首诗来记述他在岭南的经历和感慨。“侵地还来开境远”
注释: 独立无朋,但任真,不持身势掩君亲。 若将坤体论臣道,公是朝廷第一人。 译文: 他独自一人,不依赖任何人,只遵循自己的真实本性。他不持有权势来掩盖国君和亲人,如果用坤体来比喻臣道,那么他是朝廷中的第一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颍国庞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注释】尧民:即唐尧的百姓,借指唐王朝。丧考无生意:失去亲人如同死一般,没有生气。杞国忧天有坏时:比喻国家危亡,如杞国将亡时一样。宗祧(tiāo桃):古代帝王的宗庙。圣嗣:圣明的君主。重熙:唐玄宗年号。 【赏析】《昭陵挽词》是诗人为唐玄宗所作的挽诗。这首诗以悲痛的心情追述了玄宗晚年的过失和不幸遭遇,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全诗共三段,每段四句,前两段分别从“尧”和“杞国”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注释: 1. 出岫:指云彩从山中飘出。 2. 缭绕:盘旋缠绕。 3. 离群:离开群体。 4. 鸣悲:哀鸣悲伤。 5. 四年:这里是指作者在济州任职的四年时间。 6. 宁无憾:难道不应该感到遗憾? 7. 况是梅花满树时:何况此时梅花盛开,景色宜人。 8.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在济州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首句以白云和飞鸟为喻,描绘了作者离开群体的情景。次句写离别之情
子陵二首其一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辞赋,此诗是其中的一部分。全诗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壮丽景象和辉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注释: - 阿谀顺旨:指阿谀奉承,顺从君主的意愿。 - 夷齐:指伯夷、叔齐两位古代贤人,他们因反对暴政而隐居山林,被后人称为“义士”。 - 半夜光芒:形容阿房宫建筑夜晚灯光辉煌,如同白昼。 - 帝座:指帝王所在的宫殿。 - 客星高
【注释】: ①三诗赠之:指作者的三首赠诗。 ②难逢:难得见到。③古鉴:古代的镜子。④忠腹:忠诚的心肠。⑤带病容:有病的模样。⑥清溪:清澈的小溪。⑦万寻:形容高耸的样子。⑧青松:常绿植物松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作的一首赠诗,通过赞美朋友的高尚节操和坚贞品格,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第一、二句写朋友的容貌。“难逢”说明很难见到;“古鉴”、“忠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路入青松翠霭间 - 关键词解释: 青松翠霭表示山中树木葱郁,雾气缭绕的景象。 - 译文: 山路蜿蜒深入到青翠的松林和缭绕如烟的云雾之间。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诗人进入山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青松和弥漫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2. 斜阳倒影入溪湾 - 关键词解释: 斜阳指的是夕阳,倒影则指水面反射。 - 译文: 夕阳的余晖洒在溪水中,水波荡漾
【注释】 中隐岩:地名。在河南省辉县西南。 一、二句,写诗人到访隐士的居处时的情景,表现了隐士的隐居生活和闲适情趣。 三、四句,写山中景色,突出了隐士的清高。 五、六句,写诗人的心境。 七、八句,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九句,写诗人的归隐之意。 十句,写诗人的心境。 十一、十二两句,写诗人的归隐之意。 十三、十四句,写诗人的归隐之意。 十五、十六两句,写诗人的归隐之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