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孤忠报国难,古今共是一长叹。
玉关还路春无绿,定远归来鬓已斑。

【注释】

①长叹:深长的叹息。②玉关还路:指通往玉门关的路,这里指归途中的艰难险阻。③定远:即李广,西汉名将。④斑:花白的鬓发。

【赏析】

《过严关有感》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在出使安西时所写,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边关艰苦的生活环境及将士们的生活状况。全诗意境雄浑,风格苍凉,语言质朴,感情深沉,富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首句“大抵孤忠报国难”,直抒胸臆,表明作者心中忧国的情怀。“孤忠”二字,既表明了作者忠于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又暗示了他身临绝域、远离朝廷的孤独与苦闷。“报国难”三字,则深刻地揭示了边塞将士们面临的严峻形势。他们忠诚报国,却往往因环境艰苦而难以施展抱负,甚至遭受挫折和打击,这种矛盾心理使得他们感到无比的痛楚和无奈。

第二句“古今共是一长叹”,则是对首句的深化和拓展。它既表现了边关将士们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无奈与悲愤,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种长叹,既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既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道路的展望。

第三句“玉关还路春无绿”,进一步描绘了边关将士们的生活状况。春天来临,原本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此时的玉关却显得异常萧瑟。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更让人感受到将士们的艰辛与孤独。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将士们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

最后一句“定远归来鬓已斑”,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它既表现了将士们历经沙场、英勇杀敌的辉煌成就,也暗示了他们在长期征战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鬓已斑”三个字,则生动地刻画了将士们年岁渐长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边关将士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进行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忠诚报国、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